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多 , 也有不少人在进行研究 , 但多是从技击、比赛、表演、以及健身的角度出发 , 而从修身养性方面下的贝0相对少了一些 , 而这方面正是太极拳的精髓和基本所在 , 也是太极拳能益寿延年的根本原因 , 更是治疗现代社会病之必需 。
什么是太极拳的基本?道教的基本是成生万物的“道” , 而太极拳是由 , 一个个“太极”的单架子组成的 , 而这~个个“太极”则是由“无极”而生的 , 因此和研究道教必须研究‘‘道”一样 , 研究太极拳必须研究“无极” 。 无极虽然不是一个动作 , 但是他是太极之本.在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中都能感到他的存在 , 人们能从每个人练习太极拳的动作中反映出个人的太极拳的修养、水平和根基 。 这就与大树一样 , 树根是看不见的 , 但是我们从每片树叶、每根树枝的形状和生态 , 感觉到树根的存在和对它们的影响 ,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 因此研究太极拳必须首先重视“无极’’的修炼 , 否则拳虽然也能练得花哨好看 , 但无根基和内涵 , 更不可能改善人的心态 , 这与道教提出的性命双修 , 应性功在先(也就是性格修养在先)的教义相合 。
练太极拳如何才能悟到无极的境界?太极拳论指出 , 练太极拳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 这里的神明就是人们练太极拳进入无极境界时身心所产生的现象 , 就是老子所讲的“能浊以静之徐清 , 能安以动之徐生”(指能在动荡中渐渐安静下来 , 思想像水一样慢慢得到澄清 , 然后在安定中慢慢变动起来) , 人们通过什么途径才能练到神明的层次?常言道:静通神明 。 老子说“静制躁” , 就是指只有通过静才能使人们的思想像水一样得到澄清 , 进入空明澄澈、物我俩忘的境地 , 因此练太极拳以求松、静为目的 , 要求练习拳时做到动中求静与静中生动(就是老子所要求的‘‘能浊以静之徐清 , 能安以动之徐生”) , 因此一趟太极拳就是不断地从静到动 , 从动到静的过程 。
【悟太极之根求延年益寿之道 孙式太极拳单鞭式的练与用】
但是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 , 练习静功 , 相比学习拳架要困难得多 , 因为拳架老师能教 , 学生能学 , 而静则要求个人自己去悟 , 但要悟到万念放下 , 一念不生 , 心如止水 , 是十分困难的 。 由于佛教所说的人六根难净、七情六欲难断、六大烦恼难除 , 加上人皆有攀缘之心 , 因此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但是 , 通过太极拳的修炼 , 能使人的思想在一段时间里静下来 , 则是完全可能的 , 当人进入这种境界以后 , 就像从喧哗的浊市 , 来到了山水秀丽 , 空气清新的大自然 , 身心就会豁然开朗 , 有一种特别的全新的感受 , 就会认识到 , 除了物质财富能给人带来物质享受和满足外 , 心静则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 而这种享受能改变人的心态 , 改变人的追求 , 更能促进人的灵魂健康 , 当然要做到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 , 就要做到“论语’’指出的:“仁者静” 。 人要有慈悲心 , 要多发善念 , 多做善事、因为他能净化人的心灵 , 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 从根本上为静心创造条件 。
推荐阅读
- “武术”与“武打”的文化分野 闲话太极拳的“体”
- 慢中快的惰性力 心意太极拳练习指要-马琳璋
- 太极拳起势练习谈-何轶群 如何练气
- 娱乐知识|悟空传的阿紫是谁
- 打手要言与打手三十六病 太极拳基础步形和步法
- 太极拳知识的学习 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 太极拳锻炼与经络没有直接关系-魏坤梁 太极拳之“气”与“劲”的探讨-魏坤梁
- 道教内丹看太极拳形成路径 少林达摩点穴拳-三武组
- 这样的“松空”对于太极拳锻炼是严重的误导-魏坤梁 意念和内气在行拳静练中的简易实用法-刘德增
- 太极拳整座大厦的基础-“不用力” 太极拳的三合六进-张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