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有哪些,现代教学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六 )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 , 重现原来的条件 , 测量行为 , 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 。 简单来看 , 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 , 而不是“教什么” 。 事实上 , 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 , 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 , 不教什么 , 他们侧重的是行为 , 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
3、程序教学的方法 。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 。 斯金纳认为 , 对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适当的陈述 , 必须始终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反应本身;强化结果 。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 “强化相倚关系(Conti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 根据强化相倚关系 , 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塑造和渐退 。 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使有机体做出他(它)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 渐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 , 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 , 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 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直线式” , 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是 “分支式” , 它较直线式复杂 , 通常包括一种多重选择的格式 , 学生在被呈现若干信息之后 , 即要面临多重选择的问题 , 如果回答正确 , 便进入下一个信息系统 , 如果回答不正确 , 则给予补充信息 。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①逐步前进(Step-by-Step Progression);
②经常反馈(Constant Feedback);
③及时强化(Immediate Enforcement);
④个别对待(Individualized Approach) 。
认知教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批判行为主义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 , 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 , 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 , 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 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 , 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 , 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 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 而不是刺激---反应连接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 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 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 ,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
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 布鲁纳认为 , 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 他在《教育过程》中指出 , 必须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 , 也就是说 , 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 , 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 。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算技能” 。
具体为:
①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 , 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
②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
④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
⑤培养理智的诚实 。
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 布鲁纳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教学原则:
第一 , 动机原则 。 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 儿童对学习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 , 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种自然倾向 , 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 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
第二 , 结构原则 。 即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 , 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 , 才能促进学习 。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 知识结构应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