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 八 )


此外 , 教师爱幼儿 , 还可以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 , 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 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 。 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 , 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 , 幼儿就会感到亲切 , 便会产生安全、温暖之感 。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 , 沐浴于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 , 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 , 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 , 只有在交往时 , 良好的师幼关系才能培养起来 。
二、教师要尊重孩子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 但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 , 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 。 在幼儿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 , 不要训斥幼儿 。 教师应该明白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 而且孩子的
自尊心很强 , 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 。 比如:我们班有位小朋友经常在睡觉时把小便解在床上 , 一开始我为了提醒他注意都会当着小朋友面说他 , 小朋友就会笑他 , 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 , 睡觉时也就特别小心 , 总不让自己睡着 。 后来又有一次小便拉在床上 , 我想了想就没有当着别人面和他说 , 而是悄悄的和他说 , 叫他睡前别喝太多的水 , 并且帮他的裤子换了 , 他看着我笑了笑说:老师 , 我做梦已经起来了啊 , 怎么又会拉在床上 , 以后睡觉前我不喝水了 。 而
在教育活动中 , 教师也不要总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 , 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 幼儿就会没有了自我 , 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也会被被压抑着 , 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 。 因此 , 在组织各种活动时 , 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 , 尊重幼儿 , 把幼儿当作独立人格的人 ,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 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 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 , 蹲下身 , 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 ,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 , 了解孩子的所想 。 只有这样 , 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 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 , 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
三、教师要理解孩子
学龄前的孩子 , 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 , 
都具有好动 , 好奇 , 好问的特点 , 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 成天总是问东问西 , 摸摸这儿 , 碰碰那儿 , 一不小心 , 就会犯错误 。 在幼儿园里有的小朋友就是喜欢这里跑那里跑 , 会去攻击其他小朋友 , 当老师批评了他 , 他会马上认错 , 但过一会就会忘的一干二净 。 面对这样成天闯祸的孩子 , 教师肯定会批评他们 , 可是我们要适当的批评幼儿 , 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 , 甚至体罚 。 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 , 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 进而与教师对立 。 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 。 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 , 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 , 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