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样学好语文,学好语文的十个方法( 四 )


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 三个词都表示递进关系, 都经常用在第二个分句的开头 。 我们确实无法确认该填入的是哪一个词 。 同时, 作为一名高生, 不可能把现代汉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条分缕析的去掌握, 即使你记住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用法, 碰到具体的语句时, 也不好断定 。 但是, 如果你试读一下, 就能断定该选的词语是“何况”, 你选“而且、况且”读起来就不顺畅 。 如果我们留心就会发现, 平时讲话写文章, “而且、况且”后面的语句一般都比较长, 而“何况”后面的语句, 则都是比较短的 。 许多语文试题都是这样, 凭语感就能做对, 因此, 只做题不读书, 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来讲, 是舍本逐末 。
(二)精读 。 从形式上看, 与诵读相比, 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 即默读;从本质上看, 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 是更高层次的阅读 。 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 对于精读来说, 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 在思考中质疑, 即发现问题, 实际上有效的阅读, 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
例如, 读《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一回, 林冲去买酒时, 作者写道“那雪下得正紧”, 清代学者金圣叹, 读到此处不禁赞道“一个紧字, 境界全出 。 ”鲁迅先生也指出, “‘紧’字用得富有神韵”, 为什么这个词备受赞赏呢?替换成别的词, 比如“大、猛、急”行不行呢?如果改为“大”, 只写出了雪的大小;改为“猛”, 只写出了雪的力与势;改为“急”, 只写出下雪的速度 。 而一“紧”字, 不仅包含的“大、猛、急”的全部含义, 而且那雪是“越下越大”, “越下越猛”, “越下越急”, 一点也不放松 。 更为重要的是, 这个“紧”字, 它暗合情节的发展:就在这寒气袭人, 朔风刺骨的悲凉的氛围之中, 一场加害林冲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形成, 陆虞侯一伙的黑手正在伸向林冲, 使读者感受到林冲的处境正如这风雪天气一样越来越险恶, 这便是金圣叹讲的“境界全出”的内涵 。
(三)多读 。 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 ”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 读多了, 视野开阔了, 自然就会有比较, 有鉴别, 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 。 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 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 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恬静, 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 由是而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 。
既然要求多读, 我们就明白一个高中生课外该读什么的问题 。 我觉得一要挑选《语文读本》是的一些篇目来读;二是读一点名著, 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 这个数字对于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说, 可能有点大 。 但现在的学生是一本都不读, 这就会造成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等方面的缺失 。 我们应该尽量的多读, 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作家的作品来读, 特别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艺术感染力强、容易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的作品, 如《冰心散文选》、《余秋雨文集》等 。 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是社旗县人, 他从高二时开始读冰心的散文, 冰心散文的情感和艺术趣味对他的影响都很大 。 今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 他写“选择博爱”, 明显受到冰心早期散文爱祖国、爱自然、爱母亲的泛爱思想的影响, 加之语言的文采, 作文得了满分, 语文考了136分 。 他读书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他不是功利主义的阅读, 而是把书当成营养品, 吸收其有用的东西, 丰富自己的思想, 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 。 三是读精美的短文 。 如在同学们中间很流行的《智慧背》四是要读一些品位较高的杂志 。 从写作的角度看, 可以读《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读写天地》、〈〈作文与考试〉〉〈〈作文通讯〉〉等;从阅读的角度, 可以读〈〈语数外学习〉〉、〈〈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阅读〉〉、〈〈阅读与欣赏〉〉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