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内功解秘 太极拳虚步的虚脚分担体重吗?( 二 )


(三)虚步前脚承担体重为主
太极拳有的虚步的拳式反映手往后捋 , 需要以前脚的前撑为主 , 其后脚还有可能还需要离地往后退 , 这样情况下的虚步 , 尽管外形身躯偏于后脚、身体的重心应该偏于后脚 , 实际上身体的重心是偏于前脚或者就在前脚 , 就是说实质上是以前脚承担体重为主的 。 比如右揽雀尾捋的步型就是这样的虚步 。 《牛春明太极拳》就记载牛春明先生说右揽雀尾之捋“前脚蹬撑时要扒地 , 不能成喝风脚地后坐于左脚” 。 太极拳这种情况虚步的拳式其实是不在少数的 。 比如白鹤亮翅当前脚还没有虚点地面表现为前踢的右手臂往后上方捋时 , 也是应该以前脚承担体重为主的 。 倒撵猴一开始在一手前按 , 一手后捋中时 , 很多老前辈都指出是必须以前脚的往前蹬撑推动身躯往后移动与转动的 , 这一时段倒撵猴的体重自然主要就是由前脚承担的 , 倒撵猴这种情况下的虚步自然也是属于前脚承担体重为主的 。 所以 , 这样的虚步就是“形虚实实 , 形实实虚”的虚步了 。
(四)虚步两脚承担体重发生变化
太极拳虚步的虚脚是“全虚” , 还是“非全虚” , 还是“形虚实实” , 在虚步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始终如一的 , 是有变化的 。 而且这种变化不是所有虚步拳式都是千篇一律相同的;每一个拳式的虚步也不是永远绝对相同的 。 例如白鹤亮翅往往两手尚未分开前虽然是虚步 , 这时虚步的前脚是分担体重的 , 到了前脚提起到再落地形成虚步 , 这一时段虚步的前脚就始终是全虚的了;然而到了往搂膝拗步过渡的右手下降往后捋时 , 前面的虚脚又是需要分担一些体重了 。 因此白鹤亮翅虚步的变化往往是“半实——全虚——半实” 。 而倒撵猴往往从前一个到后一个 , 一开始前脚外形由实变虚 , 一手由后往前按、一手由前往后捋 , 身躯始终是在前脚的蹬撑推动下后移与转动的 , 这时段的前脚外形虽然是虚脚 , 实际上是实脚、甚至可能是全实脚;然后身躯渐移于后脚 , 两脚就开始分担体重了;到了原来的后手变前手、原来的前手变后手至两手再前后分开、身躯转向为朝正前方、前脚将要提起后退之前 , 倒撵猴虚步的前脚才开始渐变为全虚直到提起往后移 。 因此倒撵猴虚步的变化往往是“全实——半实——全虚” 。 手挥琵琶、提手上势虚步的前脚则从虚步形成至定式形成往往始终是前撑后蹬分担体重的 。 其中手挥琵琶过渡到搂膝拗步时虚步的前脚是先变为更实一下再变为全虚提起;而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其前脚至改变步型始终是承担部分体重的 。 因此手挥琵琶虚步的变化往往是“半实——更实——全虚”;而提手上势虚步的变化往往甚至是“半实——更实” , 仅仅是体重分担多少的变化而已 。 然而上述这些情况又是就一般情况下太极拳的虚步形成全过程中两脚虚实变化而言的 , 必须清楚这种情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 这是因为对于太极拳无论是什么步型 , 必须都是沉稳兼轻灵的 。 太极拳沉稳与轻灵的关系是沉稳基础上的轻灵与包含着轻灵的沉稳 。 或者说太极拳无论什么步型任何一脚都必须不能“干于填实”、两脚都必须是能够“自尔腾虚”地避免“双重”的 , 或者说除了表现发劲攻击的瞬间 , 其余都是“偏沉”的 。 也就是说太极拳无论什么步型 , 除了发劲攻击 , 体重始终都是主要由一脚承担的 , 这样任何一脚才随时能够灵活提起 。 太极拳虚步的两脚自然也是如此的 。 因此 , 白鹤亮翅的前脚在全虚的时候 , 也可以全实一下使得后脚变成全虚而提起移动 。 揽雀尾捋时 , 既可以是以前脚的往前蹬撑为主 , 使得后脚可以灵活提起移动 , 也可以是以后脚的往后蹬撑为主 , 使得前脚可以灵活提起后撤 。 由于太极拳的虚步前脚都可以有往前或蹬踢或踩踏的攻击作用 , 当练手挥琵琶、提手上势也有这种武术意图时 , 其前脚当然也是不承担体重了;而当手挥琵琶、提手上势需要退后脚时 , 自然就需要前脚瞬间承担全部体重了 。 另外必须清楚 , 太极拳任何步型除了发劲攻击是“双沉”两脚分担体重外 , 其它时候体重始终主要是如杨澄甫先生所说的由一脚承担的 。 而无论是“双沉”还是“偏沉” , 两脚虚实的变化外形是渐变的、实质都应该是突变的 , 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双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