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劲究尽是如何得来的呢?从拳论中可以悟出, 内劲是通过一种心理引导方法(类似)加上身体运动的适当配合得来的(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也有说明) 。 用拳论中的话来描述就是:
意气君来骨肉臣;------即用意念来指挥身体动作 。 做到内外三合, 意到劲到脚到手到;思想与行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 身体各部位也要按拳势要求的动作保持高度协调一致 。
这是练内劲的总则, 不论柔劲与刚劲均适用 。
先说柔劲, 前面说运劲就是在练柔劲, 运劲如何操作呢?我们知道, 太极拳每一势即为攻防之一招, 招中劲则是一畜一发的过程, 就有对劲在动作每一刻的位置要求, 我们把每一时刻, 劲在身体中的位置称作“劲点” 。 从拳势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 劲点随着动作的不断变化而在不断转移, 定势时到达打击点上 。 劲点的流动正是靠意念来驱动或引导的, 所谓意到劲到, 好像我们把它在体内运来运去, 所以称“运劲” 。 久而久之, 这种“运劲”将会令人感到有东西在身体中流动, 大家称之为“气”, 虽说不知所以然, 但却是事实, 有待专家研究 。 同时体内(如指尖, 手掌等)也会有充实感, 或许, 这就是劲的外在表现 。 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引导和身体配合所产生的作用, 从生理角度看, 究尽身体起了什么变化, 我们不清楚, 但他所引起的效果是确实存在的 。
心理引导, 即所谓“意气君”, 任何时侯都以意来运劲, 同时也以意来驱动身体协调动作, 整个过程全神贯注, 《易筋经》就有“聚精会神气力渊源”之说, 就是说这种运动过程会增强“气力” 。 老祖宗为什么会想出这种办法呢?有待研究, 从效果看, 有以下好处:
其一:培养意对劲的控制能力;其二:培养意, 通过劲, 来支配肢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也就是意领劲, 劲领形(形体动作), 最终达到驾驭劲与动作的运行, 即, 心里怎么想, 劲与形就能怎么走, 想快就快, 想慢就慢, 想大就大, 想小就小, 想发就发, 想收就收, 想棚就棚, 想挤就挤, 想手手到, 想脚脚到, 处处合意处处顺遂 。 这就是内外三合的含意, 也是练运劲的目的 。 换句话说, 运劲日久, 就能增强对劲与形的驾驭能力, 内劲就能增强 。 同时, 还有一个好处, 既:培养立刻进入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的状态, 久而久之,
就会观察敏锐, 明察秋毫, 具备了更好的洞察力, 一但遇敌, 就能立刻进入状态, 占得先机 。
运劲的要领, 拳论及名家多有论述, 按要求做就是, 柔劲就是这么练的 。
再说刚劲, 其实, 练柔劲的同时也在练刚劲, 刚柔乃同一物的两个面, 既然柔劲已上身, 则刚劲应同时上身, 有了柔劲也就可以说有了内劲, 因为能量已经备好了, 所谓有了!至于刚劲, 发出去就是!但是怎么发呢?此乃临门一脚的问题, 简单!难怪大师们不提怎么练 。 但是,临门一脚也是要练的, 在他们看来这不是问题!在我们看来却不知所措, 怎么发劲呢?!下回再说 。
至此, 练内劲的两个目的均有了练习方法, 两个目的同一方法, 即在松柔状态下去运劲, 就这么简单!
7.如何发劲
可能许多拳友都没练过发劲, 或许看也没看过 。 什么是发劲呢?给个定义:发劲就是内劲的爆发性释放 。
所以, 发劲就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 。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比方“如封似闭”, 有歌诀唱道:“扬掌格肘十字封, 化开合手闭含攻 。 推按顺防刹不住, 哼哈之间腰腿功” 。 假定大家练慢拳时已掌握此势全部要点, 这里只说如何发劲 。 先看歌诀:“扬掌格肘十字封, 化开合手闭含攻”, 前一句说的是防守方法, 封住对方来力, 注意第二句:“化开”, 说的是来力已被引化, 引化之后立即“合手”, 这引化到合手的过程, 既是防守, 同时又是蓄劲的过程, 因为蓄就是为攻作准备, 所以有“闭含攻”三个字 。 劲已蓄就, 便如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 所以“刹不住” 。 最后一击便是“哼哈之间腰腿功”, 哼哈之间就是内劲爆发的过程, 过程很短, 哼哈之间就完成了 。 这里“哼哈”指发劲时的呼气声、急促, 所以有声, 是自然形成的气流声, 不是刻意喊出来的, 还有三个字“腰腿功”, 就是说发劲时要腰腿助之 。 具本练法如下:
推荐阅读
-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论太极拳的坐腕
- 学拳须明理 太极拳的呼吸练法
-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太极拳理论里的隐语
- 太极拳的走架打手 冯志强论太极拳
- 武当原始太极拳三十七式 张达泉太极经验谈
- 简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和推手-牛胜先 纵横太极-重点摘要
- 初学者如何练好太极剑 太极拳内气的练习方法
- 太极拳精义述真 《太极拳行功心解》杨澄甫註释
- 简启华 修炼太极,要重视炼心和心炼 太极拳与哲学-台湾朱高正博士
- 太极拳和葡萄酒 太极拳的“苦修”与“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