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惊蛰 , 指蛰伏一冬的生物开始出土活动 。 据古农历书记载:“万物出乎震 , 震为雷 , 故曰惊蛰 。 ”惊蛰时节 , 天气转暖 , 春雷初响 ,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 。 有谚云:“惊蛰过 , 暖和和 , 蛤蟆老角唱山歌 。 ”
惊蛰时节 , 人体中肝阳之气渐升 , 阴血显得相对不足 。 由于人体素质禀赋于先天 , 又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 , 所以人们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 , 会形成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 , 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了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 。
春分
在二十四节气中 , 春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仅次于夏至和冬至 。 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 故有“春分秋分 , 昼夜平分”的说法 。 春分后 , 雨水开始明显增多 , 民谚曰 , “春分有雨家家忙 , 先种瓜豆后插秧” , 此时正是越冬作物进入春长的阶段 。 我国不论南方北方都是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 , 在我国台湾省更是兰花盛开的时候 , 阳光明媚 , 蜂飞蝶舞 。
天气渐渐热了 , 难免要出很多汗 , 可是春天又经常有大风天气 , 人体会丧失大量水分 , 这样身体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 人体的许多生理机能 , 如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等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 所以这个时节很容易感冒 。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 , 这一时期 , 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 , 协调机体功能 , 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保持在一种相对和谐平衡的状态 , 就显得极其重要 。
从立春到清明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 , 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 , 激素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 , 某些非感染性疾病 , 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会比较常见 。 春分前后气温、湿度适中 , 十分适合睡眠 , 同时由于皮肤和肌肉的微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 , 血流缓慢 , 使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 , 这样一来 ,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自然减弱 , 因此人们常会出现“春困”现象 , 在睡眠方面可进行必要的调适 。
清明
清明 , 乃天清地明之意 。 古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 , 时万物洁显而清明 , 盖时当气清景明 , 万物皆齐 , 故名也 。 ”此时 , 桃花初绽 , 杨柳泛青 , 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
清明时节 , 气候潮湿 , 人们仍然会有疲倦嗜睡的感觉 , 乍暖乍寒的多变天气很容易使人受凉感冒 , 并容易诱发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 春季又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 , 如白喉、猩红热、麻疹、水痘、流脑等疾患的多发季节 。 清明以后 , 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精神病、哮喘等较容易复发 。 那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 , 发生中风的概率也会有所增高 。 清明时节是高血压的易发期 , 病因多见于年老体虚、情志失调、劳倦久病、饮食偏嗜等 , 其病理主要为阴阳失调 , 或阴虚阳亢 , 或肝肾阴虚 , 或阴阳两虚等 。 可采用调和阴阳 , 扶助正气 , 综合调养的方法 , 尤其应注意情志的调摄 。
推荐阅读
- 文大爷谈春季养生法
- 春季养生急需“养阳护肝”
- 春季重养生 药膳治百病
- 春季养生要点
- 春季养生保健汤
- 春季养生,美味“粥”到
- 春季养生决明子
- 历史地理知识|生粽子要煮多久才熟,超市买的粽子要煮多久才熟
- 小朋友的发育领先一步?家长们首要注意孩子VC+Zn这两元素
- 夏天想减肥晚餐就这样吃,清肠刮油,美容抗衰老,女人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