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面临哪些挑战,老龄化社会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挑战 一是中国老龄化的负面效应更多地会发生在农村地区 。 现在很多城市, 如上海、北京、广州等, 都在担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但这些城市计算的是户籍人口, 而户籍人口对这些大城市的生活形态、生产形态已经不是决定因素了 。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使这些大城市永远不会缺乏劳动力 。 而农村就不同了, 农村的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 留守的老人便无人照顾 。

二是中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 劳动力人口还是在减少 。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是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 。 所以教育对中国来讲是性命攸关的 。 但目前中国的教育状态不理想, 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很大障碍 。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决定了, 未来家庭将仍然是养老的一根重要支柱 。 老年人有三个基本需要: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感情慰藉 。 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可以部分解决经济供养问题, 但不可能全部替代家庭、子女原来承担的养老功能 。

同时,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限, 且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会很高, 这种格局决定了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将走扩大覆盖面但保障水平较低这样一条道路 。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 不必过分担心老龄化的冲击, 至少在某些方面中国还是幸运的 。 这种观点认为, 人口越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损害就会越小 。 一个小国有很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像这样的国家老龄化程度严重的时候, 就会出现明显的劳动力匮乏 。 但是在中国, 中间劳动阶层的人到全社会老龄化最高峰的时候还有7亿, 劳动力缺乏的影响不会特别明显 。
如何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赶在严重老龄化到来之前,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确保平稳地渡过超高老龄化阶段 。 我们应在“人口红利”期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做好应对“人口负债”的充分准备 。

我们正从老龄化前期社会总抚养比下降中获得某种“人口红利”, 但不要忘记, 到老龄化后期这种“红利”减少和结束以后, 社会抚养比转而上升的“人口负债”期便会接踵而至 。 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 这是已为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 社会养老保障同其他社会保障一样, 是带有强制性的保障, 要在政府主持和监督下实施 。 但同时也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资金筹措渠道、管理方式和养老金发放等, 都要尽可能地借助市场机制!
目前, 我国老龄化社会面临哪些挑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旷古不变的真理, “老有所养”是几千年来人们美好的追求 。 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人口老龄化问题, 多年来, 在弘扬传统美德, 建立养老制度, 探索适合省情的养老模式, 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必须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健全法规、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加强协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推进社会和谐 。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老龄工作 。 牢固树立 “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加强老龄工作 。 遵照“打基础, 利长远”的要求, 将老龄事业建设专项规划, 纳入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 落实工作责任, 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 。
弘扬传统美德, 创新养老模式 。 弘扬敬老养老美德, 发展和谐文化, 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 在城镇, 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在农村, 要加强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土地和财产性收入养老的保障作用,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同时 , 建立志愿者组织和慈善机构, 协调代际关系, 开展互帮互助, 使养老事业社会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