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他人即地狱,他人是我的地狱( 三 )
如何理解“他人即地狱”这句话? 首先来讲,萨特在前期的思想中是具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倾向的,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 。 譬如,萨特眼中的人似乎都在倾其全力扮演一种角色,而且他说,“我时刻逃避存在,然而我存在”,这种人的自由本性在社会机器中被压抑的的状态显然是来自弗洛伊德的“潜抑”学说的影响 。 这种说法本来也是一种悲观的论调——弗洛伊德认为“一切心理活动皆由潜意识的冲动与社会(可理解为萨特的‘他人’)对这种潜意识的压抑构成“ 。
其次来说,“他人即地狱”的意思即是,当人的意志受到他人意志的干扰,两种意志就陷入一种水火不容的不可调和状态中 。 举一个例子,人们看球赛,一个人因为一个球而叫好,另一个人则朝他投来鄙夷的目光,当前者看到后者的举动,他们的意志在此就产生了一种摩擦,前者则必然受到后者意志的干扰,而去思考是否要去寻求改变,而这种思考往往是无结果的,“我”的意志因为“他”的干扰因此陷入了一种难堪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地狱” 。 这个有一个极端例证——作为“施虐狂”的法西斯政权即是强迫“我”的意志顺从“他人”意志 。
如何理解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他人即地狱 。
从个体人的角度出发,他人即非己,非己则是异类,异类可以推及为未知的事物,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理解为恐惧,对其恐惧,则视为地狱 。 这个可以说是放大了自己的意识,讲所有不是自己的因素都视作不好的,相对来说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拥有就是天堂,因为熟悉因为可以自己支配,而到了他人处,一切都不能由自己主导,反被他人决定,就好像在地狱里任人鱼肉 。 这是我的理解
如何理解这句话:“他人即地狱”?求全面的分析思路 一个社会化的人,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 为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常常违心地改变自己,以博取他人的赞许 。 于是,自己因“他人”而痛苦地扭曲,“他人”便成了自我不愿意去却不得不去的“地狱” 。
如何理解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个问题解释起来非常麻烦啊 。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源于海德格尔,但萨特特别强调了“自由”的因素 。
海德格尔提出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不是什么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是“人在世存在”,就是说,人首先是世界上的一个存在者 。 那么,人是怎样一种存在者呢?海德格尔说,人都是孤独存在的;海德格尔特地用“畏死”来说明:我们在畏惧死亡的时候就会深切的体会到,我们的存在都是自己的事,谁也替代不了 。 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是“自由”的 。
从这里,萨特接着说,人如何存在就应该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即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之上,然后人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就决定了人的本质,所以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 。
这样说来,人的本质就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或者说就应该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 但萨特认为,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 。 “他人”的目光是可怕的,它肆无忌惮的干预我的选择,使我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我本不希望的选择(我想你联系一下生活经验应该深有同感的吧) 。 萨特的戏剧《间隔》里的男主人公就处于这样的境域中,因此在全剧结尾处发出感慨:“他人就是地狱!”
最后补充一点,海德格尔和萨特所说的“自由”,其感情色彩都不是那么乐观 。 我们自由,不是因为我们希望自由,而是我们生来就不得不自由的存在(比如人人都要死,根本没有另一个人能管得了),所以萨特说:“人被迫自由 。 ”海德格尔说得更彻底:人不自由的时候感到不满,人自由的时候感到恐慌 。 所以海德格尔指出,我们常常以“别人都这么做”这样的想法逃避自由 。 但海德格尔和萨特都强调,自由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与其非本真、不自由的、浑浑噩噩的存在,不如本真、自由、明明白白的存在,所以萨特一生都在呼吁“自由”,反抗阻碍“自由”的“地狱” 。
推荐阅读
- 发低烧怎么办如何退烧,低烧自我处理方法
- 充不进电如何激活电池,电池充不了电可以激活吗
- 如何查询订票是否成功,怎样查询网上订票成功
-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保养,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保养
- 《刀塔自走棋手游》战后补给应该如何选择
- 如何将win10系统迁移到新电脑?
- 如何转扇子,如何转扇子教程
- 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升力产生的基本原理
- 呋喃丹对人危害如何,呋喃丹为什么不能兑水喷雾
- 如何在机关混,机关单位怎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