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燕老野怎样挑选( 二 )



为了驯熟 , 昆虫幼虫、蝗虫、蚱蜢等动物性饵料应用手拿着喂 。 为培养鸟儿上台歌唱的习惯 , 可在鸣台外边围一硬纸壳圈 , 稍高于笼的底圈 , 并常用夹粪棍捅其脚让它上台 , 或者常在鸣台上喂“活食” 。

培养百灵鸟鸣叫是很费功夫的 。 幼鸟绒羽一掉完 。 雄鸟喉部就常鼓动 , 发出细小的滴咕声 。 (俗称“拉锁”) 。 此时就该让它学叫 。 用驯成功的老鸟“带”最省事 , 也可到自然界去“呷”或请“教师鸟” 。 有的用放录音的方法 , 但有时声音失真 , 还须到野外或由其他鸟矫正 。

百灵的“叫口” , 我国讲究“十三套” , 即会学十三种鸟、兽、虫鸣叫的声音 。 但这“十三套”的内容、先后排列却因地而异 。 南方笼养百灵允许有画眉的叫口 , 而在北方却忌讳 。 北方笼养百灵的基本叫口要有红(沼泽山雀)的鸣叫声 , 南方则不要求 。 北方的所谓“十三套百灵” , 一般是麻雀叫开头 , 母鸡嘎蛋、猫叫、砂燕或雨燕、犬吠、喜鹊(灰喜鹊或喜鹊)、红、油胡芦(一种大型蟋蟀)、鸢啸鸣、小车轴声、水梢铃响、大苇莺 , 虎伯劳结尾 。

上述饲养和调教方法适用于所有百灵科的鸟 。 如果只为听鸣叫 , 可饲养、调教当地产的种类 。

鱼鳞燕到底养野好?还是养雏好 辨别鱼鳞燕(又叫百灵)公母主要依靠身体上的颜色、以及爪子的差异来区分 , 具体特征如下 。
一、公鱼鳞燕的特征
1、额头
雄性鱼鳞燕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额头是栗红色的 , 并且它的头部和后颈也拥有和额头一样的颜色 。
2、眉毛
它的眉毛也很有特点 , 眉纹一直长到了枕部 。 眉毛和眼眶周围白而发棕 。
【鱼鳞燕老野怎样挑选】3、身体条纹类型
雄性鱼鳞燕背部和腰部主要呈现栗褐色 , 翅膀外侧的羽毛呈现黑褐色 , 以栗褐色为主色的尾部边缘稍有发白 。 胸前有两个对称的黑斑条纹 , 正好和胸部以上的部分连接起来 。 额头部分和喉咙处都长有白色的羽毛 。
二、磁性鱼鳞燕的特征
1、红色毛发比起雄性鱼鳞燕更少
雌性鱼鳞燕的体色和雄性的几乎一样 , 但是 , 雌鸟额头和颈部的栗红色毛发比雄鸟的少 , 身体上的羽毛也偏近于淡淡的褐色 。
2、身体条纹以及爪子不同
磁性鱼鳞燕胸前的两条黑斑条纹没有雄鱼鳞燕那么明显 。 嘴部的颜色为土黄色 , 足部脚趾是肉粉色的 , 它的爪子和一般鸟类不同 , 尤其是后爪 , 要比普通鸟类的后爪大一些 , 而且还径直地伸向后方 。 爪部的颜色为褐色 。
雌鸟羽色接近雄鸟 , 但头顶和颈部栗红色较少 , 羽色略近棕黄色;上体栗色较淡 , 而近于淡褐色;上胸左右两侧黑色条斑不明显 。 嘴壳土黄色 , 足趾肉粉色 , 爪褐色 。 后爪长于一 般鸟类的后爪 , 并向后方直伸 。
拓展资料
鱼鳞燕的生活习性
1、食性
鱼鳞燕的食性较杂 , 春食嫩草芽、杂草及杂草种子等;夏季和秋季主食昆虫;冬食草子和多种谷类、昆虫及虫卵;在春末和夏季育雏期内 , 捕食大量昆虫为食 。

2、营巢
在地面稍凹处或丛草间 , 巢区内多有杂草掩蔽着 。 有时其巢也营在耕地的胡麻、小麦、莜麦等农作物的植株间凹陷处 。 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营筑 , 以枯叶 , 杂草及泥土垒彻而成 。

3、生殖繁育
卵产于5~7月间 , 卵亮呈白色而略现沙黄色 , 壳面光滑并有褐色细斑 。
4、雏鸟孵化
孵化期12~15天 , 雏鸟出壳前1~2天 , 雌鸟停止离巢觅食 , 常由守卫巢旁的雄鸟衔食归巢饲喂雌鸟 。 初生雏鸟留巢7~8天 , 以后随亲鸟离巢活动 , 但仍由雌雄亲鸟饲喂 , 在22~25日龄雏鸟开始飞翔 , 捕食 , 营独立生活 。 每对亲鸟一年可产卵1~3巢 , 育成1~2巢幼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