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哪些质量通病( 九 )


五、混凝土塑性裂缝

  1. 现象:裂缝结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 大多砼在浇注初期(一般在浇注后4小时左右) 。 当砼表面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 , 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以上) , 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 塑性裂缝又称龟裂 。
  2. 预防措施:配制砼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 , 同时要捣固密实 , 以减少收缩量 。 浇注砼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 砼浇注后对裸露表面应即使用潮湿材料覆盖 , 认真养护 。 在气温高 , 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 , 砼浇注后应及时进行喷水养护 , 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砼宜浇完一段 , 养护一段 , 此时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 砼养护时可采用覆盖湿草袋 , 塑料薄膜等方法 , 当表面出现裂缝时 , 应及时抹压一次 , 再覆盖养护 。
    六、双眼皮、云彩
    1.现象:双眼皮:砼外表面附着一层水泥皮 , 轻触即脱落;云彩:砼表面出现暗黑色水印 , 状似云彩 。
    2.原因分析:
    双眼皮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模板跑模造成 , 如预制梁两次浇注是由于施工条件限制而采用先浇注底板砼然后浇注腹板、顶板砼的施工方法 , 两次浇注存在以下缺点:a.由于浇注腹板、顶板砼时底板砼已经初凝 , 因而砼外表面出现施工冷缝 。 b.即使侧模轻微的跑模也会造成流浆而在底板与腹板接茬线以下出现一层水泥皮 。 云彩出现的原因:a.砼从溜槽、串筒、料斗出来后 , 未经人工摊平即开始振捣 , 特别是在模板附近时 , 水容易沁到模板上 , 形成水纹 。 b.新模板未经抛光 , 未试拼装即用来浇注砼 , 这也是形成云彩的原因之一 。
    七、砂溜
    1.现象:砼表面缺少水泥浆而呈现出一道砂线 。
    2.原因分析:模板接缝处未用密封橡胶条或海绵条填塞 , 砼浇注时由于模板漏浆而使水泥浆流失 。
    八、模板施工缺陷
    1.现象:炸模 , 倾斜变形 。 拼装后的模板平整度差 。
    3.预防措施:采用对拉螺栓 , 水平支撑 , 斜支撑等措施 , 保证模板不能炸模 。 对变形不能使用的模板进行更换 , 以保证拼装后的模板符合要求 。 每层砼浇注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 。 提倡采用定型大面积模板或整体拼装式模板 。
    九、砼构筑物表面蜂窝
    1.现象:砼局部疏松 , 砂浆少 , 石子多 , 石子之间出现空隙 , 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
    2.治理方法:砼有小蜂窝 , 可先用水冲洗干净 , 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 , 尽量剔成喇叭口 , 外边大些 ,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 , 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砾石砼捣实 , 加强养护 。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质量检查有哪些 内容来自用户:春子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 , 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 , 或模板缝没有堵严 , 浇捣时 , 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 , 混凝土呈干硬状态 , 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 加水量不准 , 混凝土和易性差 , 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 , 形成蜂窝 。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 , 下料不当 , 造成混凝土离析 , 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 (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 , 造成蜂窝麻面 。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 , 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 , 不留积水 , 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 一般应为1-2分钟 。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 , 要采取措施 , 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 (4)混凝土入模后 , 必须掌握振捣时间 ,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 。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 , 不再出现气泡 , 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 , 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 , 应加以修补 , 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 。 如果是小蜂窝 , 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 , 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