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精彩论断 腹式呼吸-邬立民

呼吸是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人发现呼吸是一种运动,可以用来锻炼身体,由此开创了一个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从而发明了. 如何利用呼吸来锻炼身体呢?我们先从一个具体的事例说起.医生在抢救触电或溺水者时进行人工呼吸,有一种人工呼吸的方法叫举臂压胸法.让病人仰卧在地上,医生跪在病人身1前,有规律地摆动他的双臂进行吸气和呼气.这个事例说明,手肢运动可以对胸腔产生力的作用,可以改变胸腔的容积.反过来,胸腔的扩展与收缩即呼吸也会对肢体产生力的作用.

李雅轩精彩论断 腹式呼吸-邬立民

文章插图
静下心来仔细体察呼吸,你会发现吸气时胸腔扩张,横膈膜下降,有一股向四周扩散的力量.如果姿势恰当,无阻碍的话,这股力量可以传递到达指尖,脚跟和皮肤表面.就像皮球打气一样,直达整个球体表面.呼气时胸腔收缩,横膈膜上升形成一股向腹部中心汇聚的力量.如同皮球放气,整体向中心收缩,将这股力量与四肢运动联系起来,就是的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可以这样说,拳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扩大自主呼吸的容量,锻炼提高自主呼吸的机能,保证人体氧气的供应.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必须遵循先是由动作带动呼吸.待动作熟练,体会深切之后,才可以由呼吸带动动作,最后实现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自由结合. 拳四肢运动是呼吸运动的扩展与放大这不仅避免了运动时呼吸与动作的抵触和矛盾,而且扩大了肺活量降低了肺的残余气量,增加了心脏的负压,帮助了静脉血的回流,使心脏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让人感到很舒服.每天练过一次太极拳,整个一天都不会有胸闷的感觉.气体的压强是均匀的.均匀扩散均匀收缩,因此太极拳的动作也是均匀的.吸气时,四肢顺着呼吸的力量均匀展开,四肢顺着呼吸的力量一致,形成合力让肺充分张开.呼气时,四肢顺着呼吸的力量汇拢,让肺充分收缩.一吸一呼形成拳术上一个完整的动作,太极拳称为一开一合.拳术上吸气用来积蓄力量,呼气用来释放力量.太极拳在动作设计上使吸气路程较长,时间较长,呼气路程较短,时间较短,让吸入的气体在肺内有充分的停留时间.如果要发力就迅速吐气,这时呼吸产生的力量将是很大的.若再加上发声,让吐气更加彻底,产生的力量更大.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呼吸的节奏决定了动作的速度,这就是太极拳动作缓慢的根源和本质. 一套八十八式的太极拳所需要的时间,大致上可以等于你在柔和的蛙式游泳中八十八次吸气和吐气的时间(加上过程中的一些调整的时间).太极拳被称为内功,是因为太极拳像一样锻炼的是呼吸.气功是静下来锻炼呼吸,太极拳是动起来锻炼呼吸.人说:'太极拳中有气功'.太极拳这套健身法是以锻炼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为主,肌肉运动为辅,其生理过程正如人工呼吸一样,先帮助你呼吸由呼吸促动心跳,让你动起来.这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这与启动肌肉运动刺激循环系统,促进呼吸系统由外耳内的过程正好相反. 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加大了横膈膜的下降幅度,迫使肠胃跟着起伏蠕动.这既促进了消化又帮助了排泄.练了太极拳后食欲良好,肠胃通畅.横膈膜下降幅度增加,使腹部产生受压感,这是由呼吸产生的感受,故有"气沉丹田"之说.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吐气会逐渐清净,口内生津.

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 。 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 。 所以练法在未出势之前,预备式中就先要松身心、静思想,以养神经上的虚灵为第一要着 。 练拳的,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 。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切记切记 。 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 怎样才能作到静?一要身桩中正,二要呼吸舒适,三要心性放稳,四要一身松净,松匀 。 如能长久持此思想,就能一点一点的作到真的稳静了 。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 。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 初学时 ,其呼吸是要舒适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动作,只是身放松软,心放稳静 ,呼吸任其自然足矣 。 以俟架子找顺打熟,其呼吸自然就会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泼在地上,水自然的就会低处流去也 。 斯时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开合,就不舒适不自然,不顺劲,故不要去注意 。 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 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 。 用悟就必须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出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 。 学者须特别注意 。 我过去练功夫的经验,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 。 所谓神者,周身虚灵之气势,莫测之动作,轻快变化之谓也 。 非咬牙瞪眼,努力使气之说 。 所谓气者,呼吸沉着之气,非青筋暴露,鼓包起块,强行呼吸之谓 。 所谓体者,稳静安舒,动作轻灵之谓 。 非打桩,打沙包,排打周身,以及碰胳膊,撮手指,捶肚皮一般麻木神经之谓 。 如练时拳意不上手,是身势不松,上下不随,内外不合,呼吸不舒故耳 。 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不相信这句话 ,那就练不好拳了 。 动须趁着呼吸,以呼吸来促使开合,所以谓之以气运身也 。 拳术是个人徒手战术,心脑为司令,胸腰如大本营,肩胯如师旅,腿臂如团营,手足为连排,皮肤如哨兵,神经如电话,一但与敌人接触,神经立可传达消息于心脑,由心脑因事制宜指挥身腰,领动四肢手脚,予以适当之应付 。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 。 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沈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 。 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 对太极拳的体会: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 。 以上节选自杨澄浦的高足太极名人李雅轩关于杨式太极拳的精彩论段,他的精论妙文描写生动形象,文字表达准确浅显,整个文章如行云流水、气势不凡,一如大师出神入化的太极神功,非太极功夫修为高深不能写出这么深刻的美文 。 任何学习太极拳的人不读李雅轩的精论是一大憾事 。 读着读着,你会不由自主的屏气凝神,气贯全身,手足运作起来 。 我从开始学习太极拳到如今已大半年,还算是初学者,但大师的妙文一直指引着我,给我莫大的收获,每次拿出来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体会,都能使我学习太极拳有新的进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