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 太极意念静功( 三 )


第三阶段:进退则是等到功夫再长 , 周身的动作更小了 , 可以手臂不动 , 或基本不动 , 仅靠脚步的移动即可化解对方的进攻 , 诸如大捋 。 身形进退 , 闪展腾挪 , 犹如行云流水 , 绵绵不绝 , 全是一气之流行 , 或沾或走 , 如影随形 , 敌若进攻 , 打不到实处 , 劲力总在似空非空中化去 。 敌若退却 , 又总被我之势所压迫 , 甩也甩不脱 , 进退两难 , 左右支绌 , 只有徒叹奈何耳 。
第四阶段:顾盼 。 再进一步 , 脚步也可以不动 , 仅靠眼睛的顾盼和身体的微调就可以知机得势 。 至此 , 目力之毒使敌之任何微小企图全收于眼底 , 我之睛光照住敌之双目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彼之意念在眸子必有反映 , 彼心念甫动 , 我已全然知晓——“人不知我 , 我独知人” , “彼不动 , 我不动 , 彼若动 , 我先动” , 所谓“意在人先”是也 。 前辈功夫深厚者甚至有以目光摄人神魄使之望而生畏 , 不敢轻举妄动者 。 这一层次的“不动” , 是在前面的“动”基础之上的 。 没有前面的功底 , 你想不动也不行;有了前面的基础 , 你就没了怯敌之心 , 就敢于不动 。 从前面的大动到如今的不动 , 是一个逐步内敛的过程 , 由外而内 , 由大而小 , 由形而意 。 精神内敛 , 而后气可以鼓荡 , 正所谓由动人静 , 静极而动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
第五阶段:定 。 到了最后 , 眼睛也可以不看 , 所谓“寂然不动 , 感而遂通”是也 , 猝然临之 , 无故加之 , 都在无意之中化解 。 “拳无拳 , 意无意 , 无意之中是真意” 。 “真意”为何?实际就是本能 。 猫在从高处摔下时会全身完全放松并且把头和前腿扭到面向地面的方向 ,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力的损伤 , 这就是本能 , 不用猫在空中去想 。 人也有许多本能 , 有了前面的四层功夫 , 练到了精纯不用想的本能 , 后天之功已成 , 同时也就是由后天返先天的起点 。 通过“定” , 也就是中的“入定” , 与先天之气相接 。 先天之气是什么?就是人的潜能 , 潜能之大之强往往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 所谓特异功能也就是人的潜能之一 。 练到了“致虚极 , 守静笃”的地步 , 静极而动 , 阴极而阳 , 先天潜能随处而发 , 太极拳应该是到了最高境界 。 说“应该” , 是因为我们自身目前还达不到这种境界 , 将来能否达到 , 也要看我们的努力和缘分 。 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 , 以吾有身 。 若吾无身 , 则何患之有?”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太极拳之要领 , 无非“虚实柔曲”四字 , 练到至虚至柔 , 此身虽有而若无 , 则何患之有?武林前辈有能先知先觉者 , 亦有能不知不觉中发神功者 , 足见先天之气非谬也 。
以上所说的五个阶段 , 既是练习太极拳 , 也同样是练习推手的进阶层次 , 是“循序渐进”之序 , 分阶段逐步去练 , 庶可大成 。 第三 , 推手训练中的双方要敢于用手 , 敢于进招 , 不要怕输怕丢面子而消极防御 。 在自己人 , 如师兄弟之间 , 更要提倡互相喂招 , 也就是故意做个破绽让对方用手 , 在真发力真打的时候体会拳法 。 作为喂招的一方是要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的 , 但这一步又是绝对必要的 。 有一种说法 , “不挨打就学不会打人” 。 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 挨了打 , 只能保证你下次再挨的时候学得乖一点 , 增强防御能力 , 但并不能从挨打天然地转化为会打人 , 这另一半仍需训练才能得到 。 而如果练习的对方不给你一个合适的机会去体验一下规范的动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 发力成功的滋味怎样 , 你要想找到真正的感觉是要绕不少弯子的 。 所以 , 前辈在拳经中一再教导说 , 除了要有明师指点外 , 还要有合适的同伴辅助练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