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怎么养,鲈鱼怎么养才好( 二 )


3、投饵 鲈鱼暴食 , 适当控制投饵量 , 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 。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 , 一般日喂2餐 , 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 , 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 。 要坚持驯食的习惯 , 在塘中搭一饵桥 , 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 , 招呼鱼群游来抢食 , 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 , 方便采取应变措施 。 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 , 下沉后不再摄食 , 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 , 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
4、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 , 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 , 主要方法有:勤换水 , 特别是在中后期 , 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 , 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 , 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 , 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 , 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 , 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 , 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 , 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 , 有害物分解浓度高 , 大量消耗水中氧气 , 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 , 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 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 保持良好水质 。
病害防治
1、氨氮中毒 高温天气时 , 水中的氨氮高 , 甚至产生亚硝酸盐 , 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 。 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 , 上下乱窜 , 鳍条充血 , 鳃丝暗红 。 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 , 放出老水 , 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 , 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氟石粉(底质处理剂)10—15公斤 , 中和水中氨氮;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
2、肠炎病 病鱼食欲低 , 腹部膨胀 , 肛门红肿 , 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 , 全年均可发生 。 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小杂鱼 。 治疗方法:按每100公斤鱼糜掺入300克呋磺合剂 , 连续投喂3—5天 。
3、烂鳃病 此病易暴发流行 , 死亡率高 。 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 , 尤以头部为甚 , 游动缓慢 , 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 呼吸困难 , 食欲减退 , 鳃部粘液增多 , 鳃丝肿胀 , 末端糜烂 , 体消瘦 , 离群 , 最后致死 。 治疗方法: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氯霉素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3天 。
4、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 。 症状为鱼体消瘦 , 体色变黑 , 口端糜烂 ,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 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 , 改良水质 。 治疗可用0·7—1ppm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 , 或用20—25ppm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
5、赤皮病、溃疡病 病鱼鳍基部充血 , 红肿 , 脱鳞 , 表皮腐烂 , 肌肉外露 。 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 , 预防上可大量更换新水 , 定期施放生石灰35—40ppm , 冬季干塘暴晒 。 治疗上可用漂白粉1ppm全塘泼洒;口服呋磺合剂 , 每100公斤鱼糜拌药300克;肌肉注射青霉素 , 每公斤体重注射3000国际单位 。
6、鱼鲺病 鱼鲺寄生于鱼的鳃部、皮肤和鳍条 , 使鳃丝上皮增生变形 , 炎性水肿 , 体表损伤 , 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而死亡 。 治疗方法:全塘泼洒晶体敌百虫0·2—0·3ppm 。
鲈鱼怎么养殖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 , 沙壤土底质 , 淤泥较少 , 池底平坦 , 略向排水口倾斜 , 水深1.54米 , 排灌水系统完善 。
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 , 分别通向进、排水河 , 不重复使用养殖水 , 以免二次污染 。 用细网将池塘分小 , 便于鱼苗吃食 。 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 , 同时须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 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