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养花人群数量的数据调查( 三 )


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 使人们能够选育具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性状的个体和种群 。 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 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 。
在前一种情况下, 在各地区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样的生境, 分布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后一种情况下, 一个生态系统其群落由不同的种组成, 它们的结构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间结构, 营养结构中的关系, 如捕食者与被捕者、草食动物与植物、寄生物与寄主等)多样, 执行的功能不同, 因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 。 总之,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4.有关植物的多样性的调查报告白芨的形态及生活方式调查
1科属习性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 别名呼良姜、高良姜, 当地暂时没有名称 。 花程式:♂♀↑K3 C3 A2 G(3:3:∞)白芨喜荫亦耐荫, 较耐寒也较耐旱, 以不积水的苔藓层或石壁腐殖质土最佳 。
2形态特征
白芨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具V字形块状假鳞茎, 株高30-50厘米 。 叶革质、全缘、淡绿色、宽带形急尖, 长30-40厘米、宽3-7厘米, 一株仅具3-4片叶, 具有较长的叶鞘, 平行脉互生 。 总状花序于叶丛中抽出, 常着花3-13朵, 小花淡紫色, 花瓣带状, 径约3厘米雌雄蕊合生 。 花期4月, 果熟期9-10月, 蒴果长圆形, 有棱 。 种子黄白色, 粉末状极微小, 靠风传播 。
3生活方式
在当地, 休眠鳞茎于2月开始出芽, 并在芽的基部开始长新根 。 芽被叶鞘所包裹, 内有幼叶和花序 。 3月, 叶子和花序一起长大, 4月份开始开花, 花后假鳞茎开始膨大, 逐渐生长为V字形 。 在秋季, V形鳞茎的2个尖端开始花和叶的分化并生长为可见的芽 。 在冬季经几次轻霜后地上部分枯死, 假鳞茎休眠接受春化作用 。
白芨在自然状态下靠一分为二式分株繁殖, 虽然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果荚10-30万粒), 但是不易发芽 。 种子是自然状态下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种子发芽后要经过4-6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 。 花后如果生长良好则年年开花 。
4野生环境及多样性
(1)白芨的野生环境特点
白芨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 常与灌木相结合, 或者生长于林缘 。 在石壁上, 常常有泉水渗出, 所以它也一样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 。 白芨也常生长于有山泉的地方, 那里阴暗潮湿, 空气湿度也较高, 比较适宜白芨的生长 。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 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才能牢牢地吸在上面 。
(2)白芨的生物多样性
白芨具有V字形的块状假鳞茎, 可以为春天萌发提供大量能量及营养物质, 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抗旱、抗寒能力 。
白芨可以地生也可以附生, 跟可以吸在石头上生长, 根常常埋于苔藓层的下方 。 白芨的种子极细小, 似粉末, 状没有胚乳, 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 。 发芽则要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 而且长时间不干燥 。 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的, 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V字形 。
白芨的花粉呈块状不易散开, 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 。
5应用及开发前景
(1)应用
白芨的假鳞茎可供药用, 有补肺生肌、消肿止血的功效 。
(2)开发前景
白芨的花淡紫色, 并且在早春开放, 十分美丽, 因此可以栽植于假山林缘来点缀园林景观, 也可以植于庭院中观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