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

“不顶”“不丢”是太极推手最初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逐步进入上乘功夫的根本法则和最高要求 。 是练习太极推手自始至终坚持不变的法宝,是毫不动摇的刚性要求,或者称“禁令”,舍此便难以进入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的大门 。 所以,推手中认真坚持不顶不丢的法则,是抓住了太极推手的要核,是保证太极推手沿正确道路不断前进的根本 。 为切实做到不顶不丢,经过多年的实践感悟,笔者有如下粗浅体会供初学同好参考 。
一、什么是“不顶”、“不丢” 。
所谓“不顶”就是推手时不在对方出力的点上硬顶,阻挡其前进,或者逆向发劲 。 “不丢”是不能主动离开与对方的接触点 。 换句话说,就是既不能顶着对方前进,也不能主动后退 。 要听着对方的劲,对方进多少我就退多少,同步运动,退少了是“顶”,退多了是“丢” 。
为了正确掌握不顶的做法,还要注意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要正确区分“顶”与“■”的不同 。 “顶”是与对方对着发劲,是对抗;“■”是人体内部向外的膨胀、膨松,被推而退也是在保持自身■劲不丢状态下的后退,但■不是顶,二者有本质的差别 。 有人说拳经说了“太极是■劲”,因搞不清二者的区别,误把顶当成■,用僵硬的力顶着,处处顶着不让进,因而不容易去掉顶的错误做法 。 必须正确区分二者的不同,最好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亲身体会怎样做是顶,怎样做是■,在保持■劲的状态下达到不顶的要求 。
二、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坚持“不顶”“不丢”
一是因为不顶不丢显示着太极图的内涵 。 太极图中黑白两鱼首尾相靠,阳强则阴弱,阴强则阳消,阴阳相合,互不相争,二者通过中间一条均匀规整的S线紧密相连,互不分离,这恰恰内含了太极推手中的不顶不丢 。 反之,不顶不丢也显示着太极图的内涵 。 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太极图最早是由道家传出,太极拳是道家的功夫,道家主张与世无争,礼让在先,不能争强好胜,所以推手的不顶不丢又符合道家的思想 。 不顶不丢,随人而动,在被推而动的运化中,粘着对方,寻找主动,当对方出现漏洞时顺势而为,这叫“无为而无不为” 。
二是因为不顶不丢体现了太极拳的特点 。 太极拳修炼重在养生,防身御敌的本领是伴随养生而练出来的,其特点也是尚巧不尚力 。 不顶不丢的方法正是其特点的体现 。 太极修炼的是人体力学的艺术,是以静制动,不主动进攻,借力打力的艺术 。 只有“不顶”才能借力,只有“不丢”才能相合,如此修炼不顶不丢才能练出以小力打大力、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 。
三是因为不顶不丢符合力学原理 。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不顶不丢是力的三要素在太极推手中的巧妙运用 。 推手中的作用点就是二人的接触点,如果接触点是硬的,固定不动的,对方就会用得上力,如果接触点是活的、动的,对方的力就难以或者无法发挥作用 。 推手中的“不顶”就是把作用点(支点)变活了,让对方发出的力落空,不起作用;“不丢”就是我方通过保持与对方的接触,粘住对方,便于随时听到对方力的变化,侦察到他的动态 。 目的是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运化改变对方发力的方向,让来力沿我球形体的切线走掉,从而达到保持自己平衡,又控制对方的目的 。 此乃“因敌变化示神奇” 。 不顶不丢改变了力学三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所以对方力再大也难以发挥作用了 。
以上几点足以说明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采取不顶不丢的原则,因为这一原则是练出太极功夫的法宝,所以我们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推手实践中自觉落实 。 否则就会偏离太极推手的方向,永远练不出太极真功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