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 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 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
没有交往, 没有互动, 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 。 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 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
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 不是定论, 不是新教条, 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 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 。 因此, 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 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 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利于学生发展 。 在新课程理念下, 由于对形式的认识差异, 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错误倾向 。
首先是形式运用的绝对化、简单化, 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出现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 这样的片面强调, 无疑又会反过来促使教师过度追求形式本身, 导致形式主义的流行 。
作为一个教师,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 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 回答问题对答如流 。 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 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灌”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 并对症下药, 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活力 。 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 。
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 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 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 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 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 以资研究和共享 。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 。
【养花教学反思问题导学】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药品挂门框上养花好吗
- 养花中的拟人句
- 卧室养花是不是容易长湿疹
- 木旺缺水养花
- 自来水能不能养花
- 武林群侠传中如何养花
- 养花技术大全多肉植物
- 养花适合的土壤
- 维生素可以用来养花吗
- 我的妈妈爱养花作文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