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反思问题导学( 六 )


一方面, 教师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 。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成长起来的, 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 。
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 可以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 从而拓宽专业视野, 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 另一方面, 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验、不断完善的体系 。 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 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
其次, 要突出一个“勤”字, 坚持反思 。 目前, 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通偏重, 这是不争的事实 。
一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 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 想提升自己的能力, 就能找到时间进行反思 。 教师不仅要有反思的意识, 还要经济性地认真总结经验, 把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 逐渐积累资料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 。
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 反思能力较差统计数据表明, 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么写的教师有57人, 约占11.6% 。 翻阅教师备课资料, 笔者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偏低也是普通存在的问题 。
有一个教师一个备课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 完成了教学任务 。 ”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 只是教学过程的重视, 没有思想冲突, 没有产生新的感悟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反思方法的不足, 也就是教师反思能力的欠缺 。 对策:加强学习, 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提高反思能力 。
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 就是对专业的自我检查、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 。 二是教学监控能力, 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 。
目前广大农村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从事教学和教育科研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二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方法欠缺 。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用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 才能站得高、望得远, 才能理性地反思课堂, 提升自己 。
反思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当然, 其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要求, 并采用合适的方法 。 反思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最优化原则 。
看课堂教学是否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2)目的性原则 。
看教学过程是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围绕课程标准优化课堂结构, 认真落实各学段、年段的课程标准 。 (3)整体性原则 。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各种教学因素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既考虑到对教材、教师、学生的优化, 又考虑到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优化, 使系统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的合理结构 。 (4)教学和谐性原则 。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 看实际教学中教与学是否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中, 两方面是否和谐互动 。 反思的基本要求是:第一, 要秉承新课程理念, 形成反思参照标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