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禅宗大意( 三 )


又此书不但述金刚经的义理 , 还要把人生痛苦的根源 , 贪恶的习性 , 一一述出来 。 因世人不明社会共存的原理 , 只知自私自利 , 结果私也不成 , 利亦不得 , 只有受苦份罢了 。 金刚经上说 , 不但对人要度他成佛 , 连胎卵湿化四生 , 都要度他成佛 。 还要自己不立这个功德见 , 自以为了不得 , 是讲到无我的极则了 。 虽人生一时或做不到 , 但先得有此心愿 , 具此精神 , 那就无事不可努力前进了 。 所以这书名为金刚经白话述义 , 实是社会学进行法门 , 开一条人人共进的道路 , 人人得心地光明 , 消灭了尔虞我诈的恐怖 , 表明佛法于世用的重要 。 又为便利读诵起见 , 改为白话体 。 又借用同仁研究金刚经的机会 , 编立这本讲义 。 至于经义深远 , 也不过述其万一 , 未尽的地方 , 还在各人自悟自得 , 非语言文字所可揭示的了 。
我们今日读金刚经 , 先当明白究竟为了何事 , 经与社会上、人生上 , 又有什么用处 。 但这个道理 , 世人很少明白 , 大都是求福报 , 求消灾免劫 。 而稍明佛理的人 , 才知读经可以见性成佛 。 是的 , 但如何谓之见性 , 读经又如何能见性成佛 , 经又如何读法 , 亦全不去研究它 。 更有人说 , 见性成佛是菩萨的事 , 不是凡夫可以做到的 。 不知菩萨是生出来就是菩萨呢 , 还是由凡夫修成的呢?既是凡夫无望 , 那你读经做什么?人皆可以为尧舜 , 人人具有佛性 , 可以成佛 , 这个浅近的理 , 人人都知道的 , 你为什么要甘心没出息 , 自暴自弃 , 还要阻止人家发大心 , 造此恶业 , 岂不可怪 。
从来读经的人千千万万 , 解释经义的又不知多少 , 但知道受持的却很少很少 。 受持就是照经上去行 , 行是心行 , 心行才是真实受持 , 自己得受用 , 方有用处 。 即如经题是波罗密 , 是说到彼岸 。 你试想想 , 你是不是在此岸?但又如何叫做此岸呢?倘真明白了此岸的苦厄 , 方有出离的决心 。 然世人未尝不知自心苦厄 , 只因不明正理 , 再加依赖习性 , 不图自了 , 但求人救 , 是以求佛求法求僧 , 离题更远了 。
佛在华严会上 , 特许大心凡夫 , 此人虽未成菩萨 , 还在凡夫地位 , 但心量已大 , 是个法器 , 可以成就的 。 人有四种德性:一、不甘自弃 , 决信自己可以成佛无疑 。 二、平等慈视众生 , 皆可成佛 , 故能不轻后学 。 三、魄力胆量胜人 , 日后承当力大 。 四、不易受法缚 , 心量又活泼 , 除习气容易 。 有此四德 , 所以称大心 。 不是人人都能发大心的 , 有肯不肯的分别 , 肯发大心的人 , 都因夙世多种善根 , 此生更容易了 。
读经先得明白本经的立场 , 金刚般若经是佛第四期说法 , 在般若部 , 中国已译的只六百卷当中的一部份 , 专明般若的体用 。 般若是梵文 , 华言大智慧 , 但不是智慧两个字可以尽其义的 。 当云“通达世间法 , 出世间法 , 圆融无碍 , 恰到好处 , 不执取于法的大智慧” , 是般若义 。 金刚是表般若的体 , 由体起用 , 解决一切苦厄 , 是波罗密 , 就是用 。 能够明白金刚般若的体 , 起随缘应世的用 , 这个人就算是佛 。 倘一时尚做不到 , 但能够信心不逆 , 闻佛所说 , 已能不惊不怖不畏 , 甚为希有 , 此人已是大乘最上乘的地位 。 所以此经名曰金刚般若波罗密 。 如来为大乘者说 , 为最上乘者说 。 但佛是平等慈视众生的 , 不是专对大乘人教授 , 无论何人 , 只要是大乘根性 , 就有成就的资格 , 所谓根性的显发就是人的意境 。 圣凡的体 , 是不二的 , 圣凡的意境 , 却不同的 , 有人天的意境 , 有菩萨的意境 , 有佛的意境 。 你看经文里许多于意云何 , 就是引入意境去领会 。 这部经是说最上乘人的意境 , 是果位人的意境 。 不同这个意境的人 , 非但不懂其义 , 就是对他讲 , 也不能受持读诵 , 何况为人解说 。 因为他的根性是乐小法的 , 小法就是被自己的情见所惑 , 执著在我相 , 不能发大心的 。 所以经中说来说去 , 只要人去四相 , 要去四相先去我相 , 去就是勿执取 , 明悟这个我本是空 , 我身不是我 , 我心也不是我;身相心相 , 虽暂时似有 , 毕竟非实 。 因为非实 , 故云无实 , 因为暂有 , 故云无虚 , 只是缘生的 , 所以是空 。 你执取了有 , 固然不是 , 执取了空 , 也不是 , 即执取个非有非空 , 却也是执 , 也还不是 。 但明白这是个义 , 义即是法 , 即是名 , 根本都是空性 。 因为世上一切一切 , 都不过是个假义、假法、假名 , 我权立了一个假心 , 用来一时假用罢了 。 因为世上假人事 , 是不能废的 , 不许断灭的 , 只要你明白了不作真 , 不上当 , 修一切善法 。 善是善巧方便 , 能用善巧方便的法应付一切 , 那般若的妙用活用 , 就起来了 。 所以着不得一点相 , 先成个大自在的意境 。 能大自在的人 , 自己受用 , 即是功德 。 施之于人 , 即是大功德 。 推广开来 , 即是无量无边功德 , 即是荷担如来无上菩提的大事业 。 所以有功于世道人心的 , 功德不可称量 。 社会上的一切人事 , 本此建立 , 就转娑婆为极乐了 。 这是本经的立场 , 要首先明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