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蹲守竹林 这片牛尾笋成为行业标准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博士蹲守竹林 这片牛尾笋成为行业标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鞭茎的大小 , 关系着笋芽的长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袁晓(右)跟着刘运科(左)钻进竹林 , 给竹子做“体检”
“刘博士 , 你们快去竹林里帮我看一看 , 我家竹林里的竹子开花了 , 这批竹子是不是就要死了啊?”沿着山路来到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牛尾笋种植基地 , 车还没停稳 , 村民袁晓就急切地迎了上来 。
袁晓口中的“刘博士” , 是四川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博士、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生态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刘运科 。他赶紧到竹林里一看 , 好几棵竹子出现了问题 , 翠绿的竹叶中 , “开”出了一簇一簇像麦穗形状的白色“花苞” 。
“这不是开花 , 这是虫害 , 马上把这株枝条砍下来烧掉填埋 。”看到袁晓惊愕的眼神 , 刘运科拿出小刀剥下“花苞”的外皮 , 只见嫩芯里一只白白胖胖的虫子正在大快朵颐 , 吸吮着汁液 。“这是虫子的‘伪装’ , 这片竹林还很年轻 , 赶紧处理病害 , 避免传播 。”
“多亏有这些专家 。”一席话让袁晓茅塞顿开 , “我们的牛尾笋产量越来越高 , 效益也越来越好!” 。
当日到来的专家团队由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肖前刚带队 , 这个团队既有省“科技下乡万里行”省林草科技特派员 , 也有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科技服务队队员 。在这个团队中 , 像刘运科这样的博士就有5名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此次“体检+会诊”拉开了专家团队对牛尾笋春季管护的序幕 。专家们将在这里待上几天 , 深入山间地头 , 监测牛尾笋的生长情况 , 作好课题研究的数据实录 , 并实际指导竹农种植 。
六个阶段监测
现场“体检”开“药方”
春天的竹林枝丫上发着新枝 ,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袁晓拿上工具 , 跟着专家们钻进竹林 , 一场“体检”开始了 。刘运科在一株母竹旁蹲了下来 , 用锄头将土壤挖开 , 拨弄几下 , 地面上露出了一截枝条 。“这是竹鞭 , 竹子发笋就靠它 。”刘运科拿起一截竹鞭向农户们演示 , “竹鞭是指竹子细长的地下茎 , 横走于地底下 , 竹鞭上有节 , 节上生根;节的侧面生芽 , 有的发育成笋 , 有的发育为新鞭 , 所以竹鞭的发育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
“鞭茎的大小 , 说明这棵竹子的营养吸收情况 , 太大会抢笋芽的营养 , 需要及时砍掉;小了说明发育不良 , 需要施肥管护 。”刘运科一边记录一边讲解 , “3—5厘米较为合适 , 如果一片竹林里大部分竹鞭大小都出现了偏差 , 那这片竹林的养护方案就需要整体调节 。”
“这些裸露在外的 , 很难发笋 , 需要及时清理掉 。”采访人员闻声看过去 , 一处土壤较浅的地方 , 裸露着一些竹鞭 , 专家当即指导袁晓进行了清理 。
关系发笋情况的另一个因素是立竹度 , 就是一个平方米内竹子的数量 , 即竹林的密度 。村民种竹子 , 总以为越密越好 , 竹笋会越来越多 , 却不知道疏密也是要讲科学的 , “按照标准 , 一个平方米4—5株比较合适 , 在发笋的初期我们就会对留竹量进行控制 。”
推荐阅读
- 明日方舟老玩家的血泪经验,萌新博士开荒一定要避开的错误
- 荒芜的土地种出希望的产业——记“沙棘博士”赵英
- 清华女博士后乡间种地,“务农”十三年盘活乡村游
- 只喝柠檬水就能减肥吗?Dr.Tucker+塔克瑞博士告诉你
- 淡水养殖的重要性远大于海水养殖!上海海洋大学张文博博士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
- 冲泡蜂蜜要用冷水or热水?Dr.Tucker+塔克瑞博士揭晓
- 王重福 北大博士王福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只是为了虚荣
- 《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新剧照公布
- 清华助孕博士团会诊圆满结束,昆明送子鸟引领自然怀孕14年!
- 庞宽为什么叫宽博士 新裤子庞宽 中国制造的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