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庆元 詹庆元:有时 病人生死取决于医生一念之间( 三 )


龚志伟:如何在治疗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詹庆元:在医学上的平衡点就是,在病人面临两种选择时,如何正确抉择,这就需要考虑利弊关系,比如该不该用呼吸机——上呼吸机可以改善通气,但有可能加重感染;如果不选择呼吸机可能会因呼吸衰竭死亡——寻找平衡点,一定是利大于弊,才会去做这个治疗。但实际上,医生之间的判断也是有差异的,还是要依据经验,深刻的思考过后,再去实施。
龚志伟:有一些患者器官受损。如果他们得了新冠肺炎,治疗这样的病人会更加困难。面对这样的病人,你是如何攻克堡垒的?
詹庆元:必须要面对现实。比如说,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治疗起来就会很难,住院时间长的,除了危重的病人,就是合并症较多的病人。这就考验多学科协作。
龚志伟:已经患过新冠肺炎的病人会复发吗?
詹庆元:我认为,复发这个词不太准确,有些病人出院后一查核酸又是阳性,这是复发还是本身病毒就没有转阴,本身就是个问题。一般理论上讲,病毒感染以后都会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内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有无后遗症、并发症,这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情况严重甚至是危重型的患者可能有后遗症,比如肺纤维化,也可能会拖累其他系统,包括心脏、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但后遗症的发现需要大规模随访,三个月到一年,甚至是三年的随访,有了随访的资料后,才能有一个更明确的说法。

3.思想之间
龚芷葳:我们了解到疫情期间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那就是您救助了两位武汉的同行,陪他们一起渡劫,和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詹清源:那是武汉市中心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两位同事。他们是危重病人。当时在武汉肺科医院治疗,第二次在ECMO治疗。当时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因为根据经验,如果患者两次使用ECMO后没有好转,情况就危险了。打听下来,他们的病真的很严重。征得肺科医院领导同意后,我把他们转到了我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校区。同济医院也给予了特别的支持,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们尽一切努力满足你。
我当时想,第一需要的就是人,这两个病人情况严峻,我带来的队伍,值守病房的兵力不足,只能向中心医院求援。二话没说,中心医院派来了四位得力的医生,十多位护士,又给予了有力的设备支持。为什么一定想把那两位重症病人接过来呢,一方面,他们是同行,知道他们在前线奋不顾身,罹患疫情,不由自主想伸手帮一把,另一方面,武汉那么多医护人员感染乃至去世,包括李文亮医生,我觉得特别遗憾,“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我这么做,其实是想弥补一下遗憾。
龚志伟:当初你选择ICU是出于什么原因?
詹庆元:第一个原因就是我当年的老师,他的研究方向就是有关于呼吸重症;第二,我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专业。ICU医师应该具备几个特质,这些特质好像我都有:一、有挑战精神,因为你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第二:要果断、敢拍板、敢拿主意,但果断不是鲁莽,一定要基于客观、科学的综合分析再做决定;第三:要乐观,因为经常会面对死亡,不能因为抢救失败,就一蹶不振,要及时抽离,向前看;第四:身体素质好,我身体挺好,虽然不健身,但是从不暴饮暴食。如果不具备我说到的这些特质,时间一长,一定会产生疲惫的。
龚志伟:作为一名ICU医生,如何看待生死?
詹庆元: 我觉得,这就是“命”。如何解释呢,第一,这个病是否能治疗,你都要接受——总是有些病能治,有些病不行;第二,生死之间,你能不能遇到好医生;第三,生命是个谜,有时候说不清楚——有人看似熬不过这一关,但眼看着慢慢恢复过来,而有人身体状况还不错,但是越治病情越重——这就是在病情背后,有我们无法解释的影响因素。但是,虽然生死由命,作为ICU医生,我一定会尽全力救治每个病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