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果儿”到“干果儿”,这位面点王如何创制精彩中点
本文转自:中国烹饪杂志
一块面团具有多少可能?
玩了一辈子面团的王志强认为面团“可塑性特别强” , 从早些年的“熊猫戏竹”“小鸡出壳”到近几年的“面果儿”“干果儿” , 他一直在面点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进 , “越干越喜欢” 。
在《中国烹饪》2月新刊中 , 王志强和我们分享了他多年来创新中式面点的心得体会 。
文/江梅娟摄影/张洋
花生、瓜子、青豆、榛子、开心果??盛满各色干果的红色九宫格木质果盘一上桌 , 过年的氛围值瞬间拉满 。这盘“干果儿”出自“京城面点王”王志强 , 是他继“面果儿”“小罐茶”等多款创新面点之后的最新力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王志强
“创作这事儿你就得绞尽脑汁 , 有时候想到什么好点子 , 半夜都要爬起来 , 直接画在本子上 。”自16岁在北京前门饭店入行 , 王志强一辈子都在和面点打交道 , 在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 。
早在20世纪70年代 , 王志强就开始参与宴席上的面点设计与制作 , “熊猫戏竹”“冰山企鹅”“小鸡出壳”等出自他手的创新面点都风靡一时 。对于面点创新 , 王志强认为既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 也要体现季节时令的变化和食材的多样性 。他坚持三点:一是纯手工制作 , 二是做别人没做过的 , 三是做精做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志强作品“小鸡出壳” , 刊登于1992年3月《中国烹饪》封面 。
2016年本刊曾对王志强进行专访 , 并刊登了他潜心十年研发而成的“面果儿” 。(旧文回顾——王志强:半生成就面点王)
这组外形和质感都非常逼真的中式面点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蒸法 , 所有颜色都提取自天然果蔬 , 每一款面点都能吃出独特的水果风味 。“面果儿”不仅在国内外的餐饮业界获得一致好评 , 也让王志强被大众所熟知 。此后 , 他创作了咸馅的蔬菜造型面点 , 又迎来一片喝彩之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面果儿”
这次的“干果儿”采用了酥皮工艺 , 依旧是以手工制成 , 裹上各色果仁和馅心 , 从里到外都能吃:笑口常开的“开心果”、可以嗑出瓜子仁的“葵花子”、一口咬到枣泥馅的“红枣”、藕眼大小不一的洁白“藕片”、具有甜咸口味的“青豆” 。从揉面、上色到调味、造型 , 王志强都做了多次尝试 , 他坦言:“做一件事并不难 , 关键是如何做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干果儿”(图片提供/王志强)
“什么是工匠 , 真的是凭着两只手去做 。”王志强并不反对机械化 , 但他认为传统的中点技艺还是要传承下去 。比如面点师要掌握最基础的五皮——包子皮、饺子皮、春卷皮、馄饨皮、烧卖皮 , “烧卖皮要擀得和《天鹅湖》那芭蕾舞裙边似的” 。比如蒸是中餐非常古老的烹饪方法 , 低温成熟可以很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 , 主副食结合的方式也具备了更多可塑性 。
虽然已过古稀之年 , 但王志强一直为面点的创新而忙碌着 , 对于新生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 。他发现如今老北京传统小吃店的消费者多是40岁开外的人群 , 很少见到年轻面孔 。在西式面点大行其道的当下 , 王志强希望能够带领自己的徒弟们 , 好好发扬中式面点 。“原先老师傅的传统技艺不能忘 , 我们接过他们的班 , 在新奇特方面再钻研 , 做出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
推荐阅读
- 颅内脑动脉瘤头痛欲裂 市二医院医生极限“拆弹”化险为夷
- 牙齿“地包天”12岁来矫正,医生:晚了!儿童矫正牙齿黄金期是几岁?
- 预告丨抑郁症可不是“不开心”那么简单,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 新春走基层|额河烤鱼的“秘方”
- “我妈说,一个人住,万一哪天她出了事人没了,都没人知道
- “UZI三月首发,但无缘亚运会”!圈内人爆新料
- 相伴78载,年龄相加201岁永康首对“百岁夫妻”的长寿秘诀公布了
- 鲜~春菜陆续上市,节后菜篮子更丰富、更“轻松”!
- 彩礼从8万降到5万,我开始不爽了
- lol:最“刮痧”的adc,胜率位于所有adc首位,远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