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划分为六种类型


前列腺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男科疾病 , 由于前列腺炎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预计的,科学的分类不仅有利于对疾病的研究 , 也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前列腺炎的为绝大多数学者所完全接受的分类方法 。近二十多年来,临床上最常见、最普遍的是以细菌培养的“四杯法”为基础的.传统分类方法,即将前列腺炎划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四个类型 。
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划分为六种类型

文章插图
另外,还有几种比较传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前列腺炎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病人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与慢性前列腺炎 。
2.根据病原学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前列腺炎、真菌性前列腺炎和滴虫性前列腺炎等 。
3.根据前列腺的病理变化 , 可分为特异性前列腺炎与非特异性前列腺炎 。
上述的分类方法尽管已经沿用了多年,由于不够精确而影响了对这一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 。许多医生认为,多数前列腺炎病人的临床症状与前列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 医生和病人都被这种分类方法所困扰,尤其是对于前列腺痛的诊断 。
现代医学提出了前列腺炎综合征(PS)的概念,指的是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以及多种非前列腺疾病,如膀胱颈部病变、问质性膀胱炎、精囊疾病、尿道疾病等 。由于它们具有与前列腺异常相关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而将其归为一类疾病 。这一概念的提出 , 拓宽了该病的研究范围,使许多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对前列腺炎的认识 。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过去综合分类的基础上,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在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发生学和治疗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该病研究的极大热情,并获得了众多学者的认同,建议推广使用 。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划分为:
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由急性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病情重,有全身症状,前列腺液检查有大量的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示阳性 。
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由慢性细菌感染引起,85%由大肠杆菌引起,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 前列腺液检查阳性,细菌培养阳性 。
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指盆腔区域的疼痛或不适(至少3个月),伴随各种排尿和性生活方面的症状 。进一步分为A型和B型 。
ⅢA型:炎症性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可能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病程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前列腺液检查阳性,细菌培养阴性 。
ⅢB型:非炎症性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或前列腺痛 。病因不明,病人有自觉症状,前列腺液检查阴性,细菌培养阴性 。
【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划分为六种类型】Ⅳ型:无症状的慢性前列腺炎 。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 , 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前列腺液检查阴性,细菌培养阴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