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 供需失衡


本是传统猪肉消费淡季的3月,今年却浮现“淡季不淡”的新现象,猪肉价格逆势上涨 。那么 , 此轮猪肉价格上涨背后有哪些缘故?如何破解“猪周期”?后期猪肉价格将呈何走势?
供需失衡
据农业部汇总全国500个监测点的情况,3月份第3周,全国猪肉零售价同比上涨超三成,仔猪价格同比翻了一番 。具体来看:全国猪肉零售价格每公斤28.6元,同比上涨35.2%;活猪价格每公斤18.82元,同比上涨54.8%;仔猪价格每公斤40.68元,同比上涨101.3% 。
“去年3月早先,由于猪价持续三年低迷不振,亏损了300多万元 。后来行情逐渐好转 , 才扭亏为盈;今年春节前猪价向来稳定在每公斤17元左右,春节后又开始涨,到现在已达到每公斤19元左右,养猪10年多了 , 这么好的行情真的少见 。” 山西省阳城县溢绿农业园区尽职人冯建军说 。
在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姬光欣看来,此轮猪肉价格涨幅仍属于恢重性上涨,主要缘故是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往年处于低谷,导致市场产能供应进一步缩紧后,引发消费需求端价格上涨 。

据采访人员知道,在经历了2014年的最低谷后,大量中小规模养殖企业、散户接连退出,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量都处于低位阶段 , 市场迎来最长亏损周期 。2013年生猪产能达到5000万头的最高点,目前已减少至3700万头,产能下降近25% 。
“从生猪疫情来看,今年生猪疫病比较平衡,没有发生大范围仔猪腹泻等疫情,养猪场户保持较好的生产水平 。所以,此轮猪价上涨的最主要缘故是生猪饲养量减少造成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幻 。”一位业内人士说 。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原副秘书长荆继忠以为,2016年前后开始的猪价上涨,本质上依然是养猪业在2013年、2014年大幅亏损后,带来的供求不平衡的持续 。供赠的严重不足,即使在并非猪肉需求旺季,猪肉价格也依然在持续之前的上涨 。

如何化解“猪周期”
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曾经历了大涨大跌,“猪周期”也成了养殖户们躲不掉的怪圈 。
【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 供需失衡】所谓“猪周期”,是指猪价因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 。当生猪供赠不足时,猪价就会上涨,刺激养殖规模扩大,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添,进而使得供赠过剩,这又导致猪价下跌,致使养殖规模缩减,大量淘汰母猪,猪市又陷入供赠不足的局面,猪价上涨 。
对于“猪周期”,荆继忠表示,一方面,发展规模化养殖业所濒临的土地问题、环保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养殖业的相关制度包括准入准出、统计口径等还存在一些问题 。

对于如何化解“猪周期” , 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 , 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 , 适时启动调控预案,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
不过,业内人士以为,过去两三年猪价过于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本轮猪价快速上涨属于恢重性上涨,有利于调动养殖户踊跃性 。市场自有其调节功能,为此,政府应审慎调控,尽量不干预或少干预价格 。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还应适时推出生猪期货、勉励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与加工企业签订长期协议等 , 从而避免“猪周期”的反重发作 。
后势仍将维持高位
业内人士分析,预期在猪价上涨、饲料成本下行的态势下 , 持续亏损的养猪行业将逆转步入景气周期 。
随追薯价上涨,养殖户是否浮现一哄而上的补栏现象?
业内人士刘国信向本报采访人员分析,目前猪价陷入上行通道已经持续将近一年的光阴,养殖利润已尤其可观,但补栏的踊跃性却远不及预期 。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亏损导致资金艰难,短期内无法扩充产能;另一方面是新的环保法实施,养殖业环保门槛提升 , 许多地方又新设限养、禁养区,使得当初已经退出的农户没法再像早先一样在行情好的时候随时重归产业 。另外,长期以来“猪周期”的“过山车”波动 , 使许多养猪人心有余悸 , 如今已能保持较平衡的心态 , 谨慎对待市场变幻 , 不再盲目追涨杀跌,跟风扩张,这也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
刘国信以为 , 短期内生猪供应偏紧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猪价仍有将近一年的周期性上涨 。从生猪生产周期来看,由于养殖周期所限,从母猪补栏到对应商品猪出栏需要1年左右的光阴 。
姬光欣也表示,从产能恢重规律来看,从能繁母猪补栏到仔猪出栏需要较长周期 , 在未来的8-10个月内,猪肉价格将长期维持在高位,截止到明年首席季度都不会浮现太大的降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