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案优秀教学分析 卖炭翁教案
1、教学目的:
理解诗歌内容 , 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
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2、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
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
【卖炭翁教案优秀教学分析 卖炭翁教案】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3、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咱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它也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 。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 , 揭露批判弊政 。
(2)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 , 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
〈〈旧唐书张建封传〉〉
时宦者主宫中市买 , 谓之“宫市” 。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 , 比原价稍低) 。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 , 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 。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 。人将物诣市 , 至有空手而归者 。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 , 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 。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 。下面,咱们来学习这首揭露批判宫市罪恶的诗歌 。
(3)读诗:
上节课 , 我们做了诗歌朗诵的指导,知道了这是一首叙事诗 , 情节跌宕,层次分明,在反映卖炭翁烧炭、卖炭的不幸遭遇时着力于肖像、动作、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刻画,每一个层次都是鲜明生动的画面 , 并且在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感情 , 朗读时 , 应在以情带声、读活人物上下工夫 。不知大家准备得怎样,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
设想:找两人读 , 读完后其他人比较分析评价 。
大家都说的很好,也明确了读好诗歌 , 必须要心中有情 , 眼前有人物 , 有画面,才能读活 。
现在请大家听范读(科利华教师备课软件提供) , 同时与自己的朗读作比较 , 掌握本诗的诵读技巧 。
一分钟后 , 齐声朗读 。
(4)分析鉴赏诗:
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
教师问:围绕着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学生回答明确:烧炭——运炭——抢炭
教师:其中 , 卖炭翁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苦”(学生一起呼应) , 有什么是苦呢?(师生一起说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 。这苦也所不同,其中 , 烧炭是艰辛,运炭是艰苦,炭被抢是悲苦 。
请大家阅读烧炭这一内容 , 明确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的艰辛的?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教师给出投影:
年龄特征-----卖炭翁
职业-----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南山中
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劳动艰辛、生活困苦
心理-----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衣正单-——愿天寒(矛盾心理------“可怜”)
(教师)这是一个可怜的人,衣衫单?。雌诖盘旌?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让学生说出) 。
卖炭翁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 。白居易没有放弃这个铺垫的好机会,请问 , 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学生读诗回答 , 教师给出投影 。
投影: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牛困人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不是的)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 。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 , 随着那“叱牛”声 , 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 , 全都化为泡影!
问: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整理归纳,最后给出投影 。
投影:外表------黄衣、白衫、翩翩——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对比:地位悬殊)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 。诗中无一字谴责 , 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
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 , 发挥了艺术想象 , 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给投影)
〈〈顺宗实录〉〉卷二: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 , 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 , 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
咱们比较这两篇文字,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明确:
其一、炭和柴相比,更来之不易,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希望 , 因而通过卖炭翁的遭遇 , 就更便于有力地表现“苦宫市”的主题 。
其二、而且,诗人如果按照〈〈顺宗实录〉〉所记的真人真事塑造卖炭翁的形象,以打了宦官、得到赏赐结束全诗,那就削弱了“苦宫市‘的主题,降低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所以,改造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 。
其三、历史著作只要如实记录宫市掠夺人民财物的过程就够了,不需要创造人物形象,而写叙事诗却不然,是需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白居易就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
这是本诗的三个写作特色,当然 , 还有鲜明的对比 。
总结写作特色:
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 。
(5)展开联想想象进行续写 。
从南山中到长安 , 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 , 人更饥了 。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
推荐阅读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的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 同位语从句讲解 同位语从句讲解教案
- 农作物种植制度 农作物种植制度课程教案
- 钱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幼儿教案 钱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三课时
- 怪物猎人崛起泥翁龙怎么打不了 怪物猎人崛起泥翁龙怎么打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传统文化
-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
- 白头翁散治猪拉稀效果如何,猪干扰素的主要功能和副作用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什么意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什么意思作业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