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故事是什么

一鼓作气原意是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 , 士气最为高涨 ,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 , 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最早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 来源是一则历史故事的成语 , 下面一起看看一鼓作气的故事是什么?

一鼓作气的故事是什么

文章插图
1、春秋时代 , 群雄争霸 , 战争不断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 , 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 。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 , 双方摆开阵势 , 准备大战一场 。
齐军先声夺人 , 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 。鲁庄公正谁备出兵迎战 , 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劝住了 , 说:“大王 , 时机未到 , 等会儿再说 。”
【一鼓作气的故事是什么】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 , 不出来应战 , 便再一次擂响战鼓 , 摇旗呐喊起来 。鲁庄公又想应战 , 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 。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 , 便又一次擂起战鼓 , 向鲁军挑战 。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 , 都不见鲁军应战 , 士气大减 , 十分疲惫 , 情绪顿时低落下去 , 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 , 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 , 队伍也开始松散开来 。这时 , 曹刿当机立断 , 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 , 早就磨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 , 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 , 顿时丢盔弃甲 , 四处溃逃 。
战斗胜利后 , 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进军的鼓后 , 才能出击?”
曹刿回答说:“两军交战 , 士气通常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擂第一次战鼓可致使军上们振作起全部的精神 , 此时勇气最盛;擂第二次战鼓 , 士气就稍微有些低落了;到擂第三次战鼓时 , 士气跟着便裒竭了 。当时敌方军队擂第三次鼓时 , 已经显出萎靡不振的样子 , 我方军队才擂第一次鼓 , 恰逢精神振作、勇气旺盛之时 , 因而能打败他们 。再说 , 齐国到底是个大国 , 大国在战争中很可能有出其不意的行为 , 他们尽管说败退了 , 也或许是以退为进 ,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乱了 , 旗子也倒了 , 断定他们的确败退了 , 才请您下令追击 。”庄公听完后 , 对曹刿更是信服有加 。从此 , 对曹刿更加倚重 。
2、这个成语的寓意主要有二 。首先 , 无论做什么事情 , 都必须一鼓作气、把握机会 。正所谓“气可鼓 , 不可泄” , 只有一鼓作气 , 保持高度的热情 , 并学会借力、借势 , 才能将事情做好 。凡事拖延 , 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 。其次 , 在做事情时 , 策略永远比蛮拼重要 , 好的时机也必不可少 , 并且应该注意观察 。
3、近义词:趁热打铁、一气呵成 , 反义词:偃旗息鼓、一败涂地 。
关于一鼓作气的故事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