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是怎么来的?清朝八旗战斗力怎么样?

清朝八旗是怎么来的?清朝八旗战斗力怎么样?其实最早八旗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 。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 。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甚至出现“生计”问题 。

清朝八旗是怎么来的?清朝八旗战斗力怎么样?

文章插图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
历史考据
“八旗”是有清一代社会结构与军事建制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到中后期已经演变为这一特殊组织形式的统称,所以这一组织里以民族为基础编制的满洲部队、蒙古部队和汉族军队,分别被称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必须放在前边才能准确表达这个含义,清朝的文书和口头表述也都是这样称呼的 。
近代,大量的文字把“八旗”放在后面,称作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其意义就被混淆了,在这里有必要更正,举个例子来讲,汉军从来没有过八旗组织,只有八旗组织里面有一部分汉人组成的军队;八旗中还有高丽佐领(朝鲜人)6个、俄罗斯佐领1个,番子佐领(藏族)、回子佐领(维族)各1个 。另外单独设有八旗察哈尔游牧于张家口外 。
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是旗人,也称汉军旗人 。因此,应说旗人是由满、蒙古、汉三族人组成的,而不能说旗人都是满人 。
历史作用
入关以后八旗制度的改组和扩大,提供了足够的兵源,建立起分布全国的八旗军队,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这支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八旗兵丁在征剿“三藩”、对制止分裂、削平内乱、促进祖国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 。八旗劲旅痛击沙俄殖民军,收复雅克萨城,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数万名八旗兵士携带家眷,在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地驻防,戍卫屯垦,巩固了祖国的边防,参加了开发东北、西北地区的劳动 。
清朝八旗是怎么来的?清朝八旗战斗力怎么样?

文章插图
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 。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
【清朝八旗是怎么来的?清朝八旗战斗力怎么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