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针

【三颗针】三颗针介绍

【别名】
子檗、小柏、山石榴、铜针刺、刺黄连、刺黄柏
【汉语拼音】
sankezhen
【成份】
1.细叶小檗根含小檗碱(berberine)1.16%,小檗胺(berbarmine)2.7%,还含掌叶防已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 。2.刺黑珠根含小檗碱3.68%,小檗胺1.82%,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 。3.蓝果小檗茎含小檗碱1.08%,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及小檗胺 。4.猫刺小檗根含小檗碱2.31%,小檗胺3.84%,还含掌叶防已碱及微量药碱 。5.匙叶小檗根含小檗碱1.58%,小檗胺0.81%,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 。此外,同属植物贵州小檗根含小檗碱 。秦岭小檗根含小檗碱2.67%,小檗胺1.16%,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 。拟多花小檗根含小檗碱1.40 %,小檗胺1.33%,还含药根碱及微量掌叶防己碱 。细脉小檗根含小檗碱0.93%,小檗胺1.24 %,还含掌叶防已碱,而药根碱呈痕迹反应 。刺红珠根含小檗碱1.04 %,还含掌叶防已碱,而小檗胺呈痕迹反应 。首阳小檗根内皮含小檗碱3.36%,还含小檗胺 。大黄檗根含小檗碱1.43%,小檗胺0.91%,含微量掌叶防己碱及药根碱 。果实含维生素C249.8mg% 。巴东小檗根含小檗碱1.23 %,小檗胺0.84%,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皮部小檗碱4.16% 。显脉小檗根含小檗碱2.8%,还含小檗胺,异粉防已碱(isotetrandrine)及微量掌叶防已碱 。网脉小檗根含小檗碱2.37%,还含掌叶防已碱及药根碱 。血红小檗根含小檗碱2.8% 。还含掌叶防己碱,药根碱及小檗胺 。华西小檗茎含小檗碱1.5%,小檗胺0.70%,还含掌叶防已碱 。
【加工采集】
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根皮全年可采 。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 。晒干 。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上,滴加 5%盐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可见大量黄色针状结晶簇 。(检查小檗碱)(2)取粉末0.5g,加少量水浸泡,取上清液ml,加稀盐酸数滴,再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剂,立即呈橘红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取上清液2ml,沿管壁加溴水1ml,两液交界处显樱红色环 。(检查小檗碱)(3)取粉末0.5g,加甲醇浸泡30min,取上清液2ml,蒸至近干,加5%没食子酸乙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将溶液置于白瓷板上观察,显墨绿色 。(检查小檗碱)(4)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0.5g,甲醇回流提取 。提取液浓缩后供点样用 。硅胶9g,加石膏1g和一定量水铺后,120℃活1.5h 。展开剂(甲)氯仿一甲醇一氨(15:4:1);(乙)乙酸异戊酯一甲酸一无水醇(70:2o:10) 。展开2次,展距16m 。紫外光灯下观察,小檗碱和掌叶防已碱显黄绿色荧光,药根碱为暗斑,小檗胺呈淡蓝荧光 。再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色点均呈污红棕色斑点 。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三棵针Berberisspp.含小檗碱,其药理见黄连条 。粗制剂的药理作用1.降压作用 麻醉猫腹腔注射三棵针流浸膏有显着的降压作用,对呼吸和心率的影响不显着 。静脉注射三棵针的各种提取成分(一般属于季铵类生物碱,是由己提取过小檗碱的部分中分离出来的),也有显着的降压作用 。三棵针代替黄檗加入二仙合剂(称针仙合剂)给麻醉猫静脉注射亦可降压,但给不麻醉的慢性肾型高血压狗灌服,连续三周并无降压作用,可能是这些成分在肠胃道不易吸收之故 。三颗针浸膏2g生药/kg腹腔注射可使麻醉猫血压下降 。盐酸小檗胺5、10mg/kg可使麻醉兔、猫、犬血压下降,其降压机理可能主要通过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 。2.抗菌作用 三棵针有抗菌作用 。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出血性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的生长,最低有效浓度为1/800,与小檗碱相差不多 。感染钩端螺旋体之豚鼠,口服煎剂,除腹壁及内脏出血较轻外并无明显效果 。3.升白作用:小檗胺20mg/kg腹腔注射及2mg/kg静脉注射,分别对大鼠和犬因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对抗作用 。4.抗心律失常:盐酸小檗胺12.5、50?mol/kg对离体豚鼠**状肌和人心耳梳状肌的收缩性、自律性有抑制作用,并延长功能不应期及非竞争性的拮抗氯化钙的正性肌力作用;盐酸小檗胺5mg/kg静脉注射对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钙及结扎冠脉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小檗胺抗心律不齐的机理可能是抑制钙内流 。小檗胺1?mol/L,可使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能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延长心脏有效工作时间 。
【炮制】
采集后,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阴干 。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 。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
①《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 。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
③《贵州草药》:"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 。"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寒,微苦,无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O.5~1两(鲜者2~4两);或研末、泡酒 。外用:研末撒 。
【宜忌】
本品脾胃虚寒者慎用 。
【副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三棵针流浸膏,半数致死量为3.1g/kg 。肾型高血压狗每天灌服针仙含剂15g生药/kg,共15日,第16-20日剂量增为30g/kg,血压、心电图、肝肾机能均未见显着改变 。3只狗停药之周后,又给流浸膏10g/kg,每天1次共2周,同样未见变化 。提取物B-19生物碱给猫灌服100mg/kg,大鼠每天灌服400mg/kg,共1个月,正常人口服400-600mg,均未有毒性反应 。
【归经】
肝;胃;大肠经
【植物形态】
①刺黑珠
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 。茎圆柱形,微具纵棱,光滑无毛,幼时淡红色;二年生枝黄灰色或灰棕色,刺坚硬,分3叉,长1~3厘米,棕色,下侧有纵沟 。叶革质,互生或3片簇生;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钝尖,有小尖刺,边缘具针尖状锐锯齿,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 。花4~8朵簇生,黄色,花径约1厘米;花梗长6~18毫米;小苞片2,披针形;萼片6,2轮,矩圆形或卵形;花瓣6,倒卵形,顶端凹入,基部有蜜腺;雄蕊6,与花瓣对生,花丝短;子房有2-3粒胚珠,无花柱,柱头盾头状 。浆果卵圆形,长6~7毫米,青黑色或蓝黑色,微具白粉;种子2~3粒 。
生于山地灌木丛中 。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
②毛叶小檗,又名:小黄柏 。
落叶灌木,高1~2米 。枝有槽,幼枝绿色,有柔毛,老枝黄灰色,无毛或近无毛,刺常三叉,长2~3厘米 。叶簇生,倒卵形至椭圆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两面均有柔毛,下面更密 。穗形总状花序,长7~12厘米,有花20~30朵;花梗长2~4毫米,有柔毛;萼片排成3轮,卵形或倒卵形;花瓣淡黄色,长5毫米;子房有1~2胚珠 。浆果矩圆形,长9毫米,血红色 。
生于山坡灌丛中 。分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地 。
③黑石珠
落叶灌木,高1.6~2.5米 。根直粗大 。茎直立或丛生,幼时红色;2年生枝灰棕色 。叶革质,多簇生,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先端略有小尖刺,叶腋生有3分叉的针刺 。花小,1~2朵生于短枝上,花被片6,黄色 。浆果长圆形,熟时红色或紫黑色 。
生于山野、路旁或向阳的灌木丛中 。分布西藏等地 。
此外,同属植物鲜黄小檗,在陕西也称三颗针,并同等入药 。
【药用部位】
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
【来自何书】
《分类草药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