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选用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兴制作的紫砂陶茶具 。宜兴的陶土,黏力强而抗烧 。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 。它的造型古朴,色泽典雅,光洁无暇,精美之作贵如鼎彝,有“土与黄金争价”之说 。明代紫砂壶大师时大彬制作的小壶,典雅精巧,作为点缀于案几的艺术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 。他制作的调砂提梁大壶呈紫黑色,杂硇砂土,泛出星星白点,婉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壶身上小下大,重心稳定,是一种古朴雄浑的精品 。紫砂壶是陶瓷家族中的骄子,它表里不施釉 。据传苏东坡设计的一件树提壶,取以自然的古青树枝作为壶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壶身,刻上古朴的瓦当和精妙的书法,清雅古朴,色彩对比也相得益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有实用价值的珍品 。
紫砂壶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货(无花无字),花货(拟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几何图案) 。艺人们以刀作笔,所创作的书、画和印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古朴清雅的风格 。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壶艺术家有了用武之地 。今天,不论是紫砂壶的造型还是质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 。大师顾景洲的“提璧壶”和“汉云壶”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礼品 。此外,我国还专门为日本消费者设计了一种艺术茶具--横把壶,按照日本人的爱好在壶面上雕刻以佛经为内容的精美书法,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品茗佳具 。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 。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新产品 。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用它烧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冬季放在炉上煮茶不易炸裂 。
茶具式样繁多,如何评价一套茶具的优劣?从总体上说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赏价值,即外观的形态美 。以壶为例,具体要求应注意把握以下各点:容积和重量比例恰当,壶把提用方便,壶盖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造型、色地和图案脱俗和谐,实用和艺术美得到融洽的结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 。而宜兴的紫砂茶具就具备了这些特点 。
2.瓷器茶具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生于陶器之后,按产品又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几个类别 。
(1)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 。其产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 。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 。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到元代发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珍爱,而且还远销海外 。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开发创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茶盘,从造型到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东方气派 。景瓷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 。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是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 。龙泉青瓷产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是我国历史上瓷器重要产地之一 。南宋时,龙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窑业中心 。其优良产品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当时皇朝对外贸易交换的主要物品 。特别是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产品,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被誉为“名窑之巨擘” 。
哥窑瓷,以“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著称,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最为名贵 。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的称“文武片”,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北极碎”,还有“蟹爪纹”、“鳝血纹”、“牛毛纹”等 。这些别具风格的纹样图饰,是釉原料的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给人以“碎纹”之美感 。
弟窑瓷,以“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著称,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 。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莹的梅子青宛如翡翠 。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无类 。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 。在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 。据北宋蔡襄《茶录》记载:“茶色白(茶汤色),宜黑盏,建安(今福建)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四川的广元窑烧制的黑瓷茶盏,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也不相上下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生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件“天鸡壶”,视作珍宝 。在古代,由于黑瓷兔毫茶盏古朴雅致,风格独特,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较好,因此常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较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波阳、宜春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均别具艺术魅力 。其中尤以福州漆器茶具为最佳,形状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多个品种,特别是在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后,更加绚丽夺目,逗人喜爱 。
4.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品茶饮酒兼用而受人青睐 。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壶)泡茶,尤其是冲泡各类名优茶,茶汤的色泽鲜艳,叶芽朵朵在冲泡过程中上下浮动,叶片逐渐舒展亭亭玉立等,一目了然,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别有风趣 。玻璃茶具价廉物美,最受消费者的欢迎 。其缺点是玻璃易碎,比陶瓷烫手 。不过也有一种经特殊加工称为钢化玻璃的制品,其牢固度较好,通常在火车上和餐饮业中使用 。
5、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用金、银、铜、锡制作的茶具,古已有之 。尤其是用锡做的贮茶的茶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锡罐贮茶器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圆筒状,比较密封,因此防潮、防氧化、避光、防异味性能都好 。至于金属作为饮茶用具,一般评价都不高 。在唐代宫廷中曾采用 。1987年5月,我国陕西省扶风县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大批唐代宫廷文物,其中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时使用的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计11种12件 。这是迄今见到的最高级的古茶具实物,堪称国宝,它反映了唐代皇室饮茶器具十分豪华 。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茶具基本上已销声匿迹 。
6.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茶区,很多人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了 。在我国的南方,如海南等地有用椰壳制作的壶、碗用来泡茶的,经济而实用,又是艺术欣赏品 。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福建省武夷山等地的乌龙茶木盒,在盒上绘以山水图案,制作精良,别具一格 。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二黄竹片茶罐,也是一种赠送亲友的珍品,并具实用价值 。
7.搪瓷茶具
由于搪瓷茶具经久耐用,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在50年代~60年代我国各地较为流行,以后又为其他茶具所替代 。
另外,用玉石、水晶、玛瑙为材料制作的茶具,历史上曾有过,因器材制作困难,价格昂贵,少实用价值,主要是作为摆设,以显示主人的富有,因此并不多见 。
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 。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 。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碗饮用 。江苏、浙江一带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 。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 。四川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饮茶,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 。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 。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 。因为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
乌龙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冲泡时,茶叶投放前,先以开水淋器预温;茶叶投放后随即以沸水冲泡,并以沸水淋洗多次,以发茶香 。因此冲泡乌龙茶使用陶器茶具最为适合 。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后难以欣赏壶中芽叶美姿是其缺陷,这对泡饮名茶就不适宜了 。
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就能充分发挥玻璃器皿透明的优越性,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
至于其他茶具,如搪瓷茶具,虽在欣赏价值方面有所不足,但也经久耐用,携带方便,适宜于工厂车间、工地及旅行时使用 。而塑料茶具,因质地关系,对茶味亦有影响,除特殊情况临时使用外,平时不适宜,尤其忌用塑料保温杯冲泡高级绿茶,因此种杯长期保温,使茶汤泛红,香气低闷,出现熟汤味,必然大煞风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