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原产地介绍

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 。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下白毫银针的原产地 。白毫银针原产地介绍?白毫银针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1、闽东产区-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福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依山傍海,大多海拔5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5℃,年平雨量1669.5mm,土壤以红、黄壤为 。福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 。适合茶叶的生长,素有“白茶之乡”称号 。?2、闽北产区-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多山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600mm以上,土壤以红、黄壤为主 。白毫银针历史发展?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建制茶人用菜茶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 。?银针白毫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市与松政县(今政和县和松溪县,于当年合并为松政县)两县市年产各1,000余担,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外销路阻滞 。?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 。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 。?1992年银钩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白毫银针加工工序?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 。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 。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 。?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 。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 。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 。?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 。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倒芽,较瘦小 。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 。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 。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之为抽针(即将一荛一、二叶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银针的原料,剩下的茎叶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 。采下的茶芽,要求及时送回厂加工 。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工艺简单 。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干,使茶芽自然缓慢的变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质风格 。具体制法是:采回的茶芽,薄薄地摊在竹制有孔的筛上,置微弱的阳光下萎凋、摊晒至七、八成干,再移到烈日下晒至足干 。?也有在微弱阳光下萎凋二小时,再进行室内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干 。还有直接在太阳下曝晒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填 。在萎凋、晾干过程中,要根据茶芽的失水程度进行调节,工序虽简单,要正确掌握亦不易,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 。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 。另外,白毫银针内含营养物质丰富,味温、性寒,具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祛病,被视为治疗麻疹的良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