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翻译
文章插图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意思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 。由是:因此 。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游松风亭》 。
原文: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
译文: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 。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 。”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 。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
注释:
【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翻译】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 。
尝:曾经 。
寓居:暂居 。
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
嘉祐(yòu)寺:故址在白鹤峰以东,明代改建城隍庙 。
纵(zòng)步:放开脚步走 。
就:靠近 。
止息:停下来休息 。
宇:屋檐 。
木末:树梢 。
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
由是:因此 。
虽:即使 。
兵阵:两军对阵交锋 。
死敌:死于敌手 。
死法:死于军法 。
恁(nèn)么时:这时候 。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赏析:
文章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 。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 。从“意谓如何得到”,悟出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 。这种即时放下,随遇而安,“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旷达态度,正是苏轼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磨砺中,触动外物,偶然得之的 。一件本来令人沮丧的遭遇,换个角度想,豁然开朗,“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这种思考方式,在后来贬谪过程中不断从苏轼笔下表现出来,这既是苏轼对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种积极反抗——以乐处哀,又是苏轼在具体现实中始终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种旷远开阔境地的呈示 。
文章读来有味,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他由“思欲就亭止息”到悟出“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后的自得心情 。这自得既表现在他对作出决定后“是心”“忽得解脱”的描述,又表现在他对“若人悟此”当有之事的想像 。其实,他的自得,实是对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肯定 。小品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思之所至,笔亦随之 。又出语平淡、通俗却意味深永,能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
文中写苏轼思绪变化过程,跌宕起伏,顿挫有致 。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话说出,真率亲切 。其间几处宋时口语的运用,更能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悖为相,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州) 。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居住在嘉祐寺,游览松风亭时作此文 。
推荐阅读
- 枣的干制如何采收
- 如果长孙皇后多活几年,对唐朝和武则天会有什么影响
- 食疗如何有效治疗阳痿
- 鲜山楂怎么做果脯 鲜山楂如何做果脯
- 救心菜如何种 救心菜的种植方法
- oppo手机如何设置无密码状态
- 静脉血管硬化如何食疗
- 年夜饭如何做即健康又节约
- 保证担保如何适用法律
- 果蔬干制原料如何选择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