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主张将中西医学汇聚沟通的一派医学家 。 在此主旨下,有试图从理论上汇通者;有在临床上中西药物综合使用者;也有主张借以改进中医或中医科学化者,因他们对中西医为不同理论体系尚缺乏深入了解,致使该派的学说和实践只展现于一时,没能流传下来 。 但因该派的学者们在一个时期内,致力于兴办学校,创立期刊,意在通过接受新知,取长补短发展中医,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也起到了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播中医学术的作用 。 此外,汇通学派还成为其后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
中西医汇通思潮是在19世纪中后期西洋医学大量涌入中国而逐渐形成的 。 西方列强获得自由出入中国各通商口岸的特权后兴办了一些医院、医学校、药厂;传入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内的各种西医书籍,吸收留学生,派遣传教医士来华 。 两种医学体系的思维方法、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迥异,必然给传统医学的发展前景带来影响 。 由于不同的动机、不同的方法,中西医汇通派又有着不同的思潮和方法,在汇通的进程上也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 。
有一派的思潮认为中医传统的体系是一个完善的系统,是优于西医的体系 。 但是,他们又不能不承认西医体系中有些值得学习的内容,而学习这些东西,主要是为了保持住中医固有的体系,不至于湮没在西洋医学浪潮的冲击之中 。 这一派的主要代表是唐容川 。 他虽然也说过“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的话,希望“不存疆域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但他认为中医已发展到“气化”的阶段,超越了解剖学的阶段 。 这种汇通是比较初级的,甚至可以说是貌合神离的 。
另一种思潮则认为,中西医这两种体系各有长短,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这样才能使中医学继续发展和提高,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 也有人认为可以贯通两者之长,形成一个新的体系 。 这种思潮在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占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有朱沛文、恽铁樵、杨则民和张锡纯等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深入学习了西医的知识 。
朱沛文主要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两个体系各有短长,“各有是非,不能偏主,有宜从华者,有宜从洋者 。 大约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 。 他反对“空谈名理”,重视“察脏腑官骸体用”,主张把二者结合起来 。 但他的汇通还没有深入到临床应用阶段 。
恽铁樵对西医作了较深入的学习、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中西医汇通的重要意义 。 他一方面在著作中与全盘否定、消灭中医的谬论开展论战,维护中医的生存权益;另一方面又主张“欲昌明中医学,自当沟通中西,取长补短”,“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 。 认为这种中医是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医学 。 代表作有《群经见智录》、《生理新语》、《脉学发微》等 。
张锡纯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中西医学汇通的尝试,更进一步从临床上,尤其是中药与西药的结合方面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创制出一些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剂 。 他的代表作是《医学衷中参西录》 。 杨则民《内经哲学之检讨》则主要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中医理论之提高、中西医辨证和辨病之互通 。
汇通派的理论,形成了近代中医发展史上一股强劲的、不容忽视的潮流 。 近代中医学者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这股思潮中 。
【五大中医学派之汇通学派】
推荐阅读
- 五大中医学派之易水学派
- 关于黄褐斑的中医辨证论治你了解多少?
- 丹溪学派的代表人物
- 丹溪学派的形成背景
- 关于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你了解多少?
- 骨质疏松中医辨证治疗
- 【君子兰】冬养君子兰五大要点有哪些?
- 【作用】植物五大激素作用背诵口诀 植物五大激素作用背诵口诀是什么
- 【特征】菊花的五大特征 菊花的五大特征是
- 【园林】上海五大园林是哪五大 上海五大园林哪个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