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有哪些项目,血常规检查项目表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什么? 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 。 血常规又称全血细胞计数 , 是医生或其他医学专业人员常常申请的一种组合检验项目 。
循环在血流之中的细胞通常分为三类: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 计数结果的异常增高或降低可能表示存在许多种疾病 , 可以提供关于病人总体健康状况的概览 , 因此全血细胞计数属于医学领域中最为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之一 。
扩展资料
自动化全血细胞计数
过去 , 对病人血液细胞的计数都采用的是手工方式 , 如今 , 这一过程一般则是利用一种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来完成的 , 且只是对特殊的样品才进行手工检查 。
血液标本经过充分混匀 , 放置在自动化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标本架上待检 。 这种仪器有很多不同的组件 , 用于分析血液之中的不同组成成分 。 细胞计数组件负责对血液之中不同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加以计数 。 分析结果则会打印出来 。 或者发送给计算机 , 以供审核 。
自动化细胞计数仪却可能无法正确识别血液之中的某些异常细胞 , 需要对仪器产生的结果进行手工复核 , 确定仪器所不能分类的任何异常细胞 。
参考资料来源:

血常规检查内容都有什么? 血常规18项主要检验以下十八项: 一、白细胞计数(WBC)主要担任防卫工作 , 白细胞增加或减少 , 需配合白细胞分类 , 来初步办定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或为白血病(俗称血癌) 二、淋巴细胞(LYN)白细胞分类之值 , 有助于各种疾病之诊断治疗 三、粒细胞(GRAN) 四、红细胞计数(RBC)贫血或失血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 。 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或地中海型贫血;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五、血红蛋白(HGB)主要用于检查是否贫血 六、红细胞压积(HCT)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 能更正确的了解贫血之程度 七、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球指数 , 是鉴别各种贫血的参考指标 八、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九、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当红细胞血球大小相差较大时 , RDW会上升 , 可为诊断贫血的参考 十一、血小板计数(PLT)高值时可能与红细胞血球增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脏切除、慢性感染症或急性感染恢复期有关 。 血小板值过低时可能有出血倾向 , 凝血情形不良之再生不良性贫血 十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十四、血小板压积(PCT) 十五、单核细胞(MON) 白细胞分类之值 , 有助于各种疾病之诊断治疗 十六、淋巴细胞相对百分比(LRR%) 十七、粒细胞相对百分比(RPR%) 十八、单核细胞相对百分比(MPR%) 以上是到医院检验血常规18项的检验项目 , 相信您看完已经对血常规18项有了一定的了解 。
血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几项? 三系化验报告 正常值范围 语言描述
白细胞WBC 计数 4--10 4千----1万
血红蛋白HGB 110--160 11克---16克
血小板PLT计数 100---300 10万----30万 一切正常身体好的
一个人一天的不同时间 血常规数值都可能有不同, 同一时间不同的医院不在同一设备检验也有差异, 主要看三系 其他微低高没什么意义.过一段可以在查一下. 每次检查报告单留存好,作为自己的身体检查档案,好作对比.
血常规化验一般包括哪些项目 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 , 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 以前由于靠人工检查分类 , 效率低 , 工作量大 , 又将血液常规的检查分为甲规或乙规进行 , 但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 , 现在的检验基本是由机器检测 。 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可达十几项之多 , 如表15-1(血常规检验单): 红细胞(RBC)计数 正常参考值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 1.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 肺心病 , 肺气肿 , 高原地区适应不全等病; 2.腹泻、大汗虚脱等引起机体脱水 , 血液浓缩的病变; 3.某些恶性肿瘤 , 如小脑成血管瘤 , 肾癌 , 肝细胞癌 , 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等 。 红细胞减少 1.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 2.血液稀释所致的红细胞相对减少 , 如输液不当 , 喝低渗性溶液过多等 。 说明 验血时正输用大量液体应加予考虑此影响 。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 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计数类似 , 但血红蛋白测定更加精确 。 贫血时 , 两者均下降 , 但下降程度并不完全平行 。 一般而言 , 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明显 , 而恶性贫血则红细胞比血红蛋白减少更多 。 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 , 可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男性血红蛋白<120g/L , 女性血红蛋白< 110g/L); 中度(血红蛋白<90g/L); 重度(血红蛋白<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 说明 验血时正输用大量液体应加予考虑此影响 。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 , 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 临床意义 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对贫血、各种血液病以及某些严重性疾病较具意义 。 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严重肝病、弥漫性毛细血管溶血(DIC)、尿毒症、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 。 说明 验血时正输用大量液体应加予考虑此影响 。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 临床意义 一般见于对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放射性疾病、血液病、过敏性疾病等的检测 。 具体见白细胞分类计数 。 说明 白细胞除了参考其总数变化外 , 较为重要的是分析其分类的变化 , 详见下述 。 这里需特别说明的是中性粒白细胞的核象变化问题 , 因为就临床常见的情况而言 , 对核象变化的分析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 主要包括核左移和核右移 。 白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0.08—0.25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 严重者表现为类白血病反应 。 白细胞总数增高伴核左移表示患者感染严重 , 机体反应强烈 。 白细胞总数不高但核左移显著 , 常表示感染极重 , 可能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 。 老年人感染时 , 白细胞虽低(或白细胞总数虽不高) , 但有核左移 , 与骨髓释放功能障碍及白细胞边缘池分布状态有关 。 白细胞核右移 核分叶在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 , 大于5%时称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减少 , 是造血功能衰竭的表现 。 常见于恶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或应用抗代谢药物后 。 白细胞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分布不均匀、黑蓝色粗大颗粒 , 可能因为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颗粒发生变性 。 毒性颗粒如鉴别有困难时 , 可用美兰染色法 , 正常颗粒不被染色(或呈针尖样颗粒) , 中毒颗粒呈深蓝色粗大颗粒 。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