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如何鉴定,真正的元青花鉴定视频( 二 )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 足底宽厚, 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 挖足有浅有深, 多为挖浅足 。 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 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 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 。 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 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 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 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 。 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 呈火石红及赭红色, 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 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 并有自然炸开状 。
(七)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 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 也有显出鸭蛋青色, 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 或偏黄褐等色 。 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 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 。 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 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 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 。 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 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 小气泡多, 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

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如何鉴定,真正的元青花鉴定视频】 鉴定元青花需要最基本的标准有七点:

  1. 看器形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 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 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 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 。 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
  2. 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 莹润透亮, 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 。 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 抚摸釉面似糯米感, 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 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 远看显黄褐色, 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 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 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 。
  3. 看青花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 青花色泽晕散, 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 浓厚处有黑色锈斑, 俗称“黑疵”, 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另一种为国产料, 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 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
  4. 看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 。 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 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 。 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 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 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 。 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 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 纹样构图较简单, 绘画较粗率, 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
  5. 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 内壁为砂胎, 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 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 。 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 故有毛糙感 。 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 粗细大小不规则, 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 。 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 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 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 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 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 。 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 发出亮光, 也称阴阳光点 。
  6. 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 足底宽厚, 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 挖足有浅有深, 多为挖浅足 。 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 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 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