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和父母更好的相处( 三 )



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时, 悔之晚矣 。
怎么和父母相处融洽? 很多成年人, 即使已经成家立业, 经济独立, 却仍然受到原生家庭的困扰 。
有些人, 在与父母相处时浑身不自在, 难以向父母展露真心, 讨厌被干涉, 甚至每次与父母见面时都会吵架, 好像最熟悉的陌生人 。
还有一些人, 虽然已经二三十岁, 但内心仍是个小孩子, 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心理, 即使结婚生子, 也会和父母住在一起, 由父母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 。
看似前者比较独立, 其实不然, 这两种人都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

心理学上, 一般用情感阻断和情感粘连, 来量化与原生家庭的心理分离指数 。
那些与父母关系疏远的成年人, 其实更容易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 像个叛逆的青春期少年, 与父母存在高度的情感阻断 。
而有着高度情感粘连的成年人没有自我, 也就是常见的“妈宝男”, 无法从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分离, 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 。
这两种极端类型, 都属于心理分离指数较低的, 因为他们无法将生活掌控在自己手中, 独立性较差 。
如何正确地与父母相处? 1. 牢记一个口诀:父母养育我成年, 我待父母如“渣男” 。 向“渣男”学习三个绝招:甜言蜜语, 哄父母开心;舍得给父母花钱, 很少的钱就能带来巨大的幸福感;说了的事情, 未必一定要做 。 这就是对待父母的核心态度: 我对父母特别好, 但我不会被他们控制 。
2. 中国式家庭往往缺少“分离感”:孩子虽然成年, 但是父母依然会以监护人自居, 或者孩子仍然在心理上不能“断奶” 。 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温和而坚定的“独立仪式”, 比如孩子搬离父母家、父母取消子女在家里的房间 。
3. 与父母关系和谐的关键, 就是要以成年人的方式相处: 理解、尊重、平等沟通、守住边界、拥有独立的人格 。
4. 理性面对父母的干预, 不要一味固执己见 。 他们的干预行为, 基于一个明确的逻辑:尝过了生活的艰辛, 不想让你重蹈覆辙 。 所以, 理解他们的局限性, 也要理智地想一想他们的经验是否有价值 。
5. 不跟父母正面起冲突 。 当父母过度干预时, 比如常见的逼婚, 在冲突当下可以先答应他们 。 口头哄一哄“我想多陪你们一段时间”, 比起“我不想跟你讨论这个问题”要高明得多 。 当然还有更高明的话术, 是“我找不到像我妈/我爸这么好的人 。 ”
6. 要为自己的决定负全责 。 听父母的意见, 做自己的决定 。 事后结果好与不好, 责任都要自己承担, 千万不要对父母说“都怪你们当初没劝我” 。 这种话只要说一次, 你就会退步成为父母的附属品 。
7. 带父母一起旅行, 是解决冲突、表达孝心的好办法 。 既孝顺父母, 又让父母转移了对自己的注意力, 还能接触新事物, 拉近你们的观念差 。
8. 多展示自己成年人的一面, 让父母看见你在成长 。 家庭生活中, 少发表不同意见, 多处理具体问题, 成为家庭生活的隐性领导者 。 主动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正在发生的事, 特别是你是怎么成功地解决麻烦的 。 你成熟与否, 父母感受得到, 他们希望了解真实的你 。
9. 经济独立, 才能精神独立 。 努力工作取得高收入, 可以算是终极法门 。 在职场上进步快、薪水高、有地位, 在家里平等沟通的空间就大 。 很多人都是在踏入职场之后迅速成长, 用业绩、身份、良好的处事态度, 赢得了父母的尊重 。
10. 虽然与传统文化中愚忠愚孝的价值观有很大冲突, 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成年人, 应该把“三心二意”作为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方法论 。 “三心”:多沟通, 不冲突, 大家都开心;多分享, 多惦记, 常表达关心;听一听, 哄一哄, 未必要实心 。 “二意”:对父母, 时不时奉上心意;自己的事, 不需要父母同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