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天天下雨,为什么天天下雨呢( 二 )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 , 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
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 。 这些小水滴都很小 , 直径只有0.01
~0.02毫米 , 最大也只有0.2毫米 。 它们又小又轻 , 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
在空中 。 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 。
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 , 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 这
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
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 。 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 。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 , 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
结和凝华 。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 , 使云滴表面经常
处于过饱和状态 , 那么 , 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 , 使云滴不断增大 , 成
为雨滴 。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 , 在同一块云里 , 水气往往供不应求 , 
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 , 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
较大的云滴中去 。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 , 那么 , 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
将大大加快 。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 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
断增加 , 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 , 而且还会“
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 。 当大云滴越长越大 , 最后大到空气
再也托不住它时 , 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 , 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 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灵存在的根本 , 水的变化和运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 在地球上 , 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 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 , 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 , 当它们遇到冷空气 , 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 。
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 , 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 , 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 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水分散发到大气中去 。 这些水分以水正蒸汽的形式存在于高空中 。 高空的温度很低 , 这些水蒸气就会放热液化变成细小的水滴 。 很小的水滴聚集到一起之后 , 就会下落 , 形成我们所谓的雨 。 冬天天气很冷 , 这些水滴在下落的时候进一步放热凝固 , 变成冰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雪 。
为什么天天下雨? 应该是梅雨季节吧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 , 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 , 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是由北上的暖空气和冷空气交汇形成的降雨过程 。 这时 , 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 , 故称“梅雨” 。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 , 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 。 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 , 衣物等容易发霉 , 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 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 除了我国以外 , 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 , 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 , 因此 ,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 , 北起淮河 , 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 , 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 。 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 , 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 , 7月9日出梅 , 长25天 。 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 。 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 , 每年可以相差很大 。 例如 , 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 , 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 , 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 , 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 , 称为“空梅” 。 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 , 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