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己亥杂诗的落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 )


龚自珍诗的特点:
①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 。 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 , 又是议论 , 但不涉事实 , 议论亦不具体 , 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 , 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 , 提出问题 , 抒发感慨 , 表示态度和愿望 。 他以政论作诗 , 但并不抽象议论 , 也不散文化 。
②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 。 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 , 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 , 动人耳目 , 唤起不寻常的想象 。 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 , 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 , 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 , 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 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 。 “天命虽秋肃 , 其人春气腴”(《自春徂秋 , 偶有所触 , 得十五首》) , 从没落的时代中 , 也看到新生的一面 。
③形式多样 , 风格多样 。 诗人自觉地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 , “自周迄近代之体 , 皆用之;自杂三四言 , 至杂八九言 , 皆用之”(《跋破戒草》) 。 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诗” , 七言的“近体诗” , 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 。 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 , 自由运用 , 冲口而出 。 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 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己亥杂诗》315首 , 独创性地运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 , 内容无所不包 , 诗人的旅途见闻 , 以及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历历如绘,因而成为一种自叙诗的形式 。 它们可以作为一首诗读 。 由于作者这种充分地、富于创造性地运用 , 自然地使七言绝句成为一种最轻巧、最简单、最集中的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 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 , 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 , 是龚诗风格多样化的基础 。 “从来才大人 , 面貌不专一”(《题王子梅盗诗图》) , 诗人是以风格多样化自勉和自许的 。 他的古体诗 , 五言凝炼 , 七言奔放;近体诗 , 七言律诗含蓄稳当 , 绝句则通脱自然 。
④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有瑰丽 , 也有朴实;有古奥 , 也有平易;有生僻 , 也有通俗 。 一般自然清丽 , 沉着老练 , 有杜韩的影响 , 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 , 或含蓄曲折太甚 , 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 。 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 。 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 , 使龚诗别开生面 , 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 不同于唐宋诗 , 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 。 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 , 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 , 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 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 , 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 。 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 , 也更遭到一般文士的非议,目为禁忌,不敢逼视 。 除几组学术论文外 , 它们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同形式的政论文 。 有些“以经术作政论” , “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 , 诋排专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 这些文章都是用《春秋》公羊学派的观点与现实的政治联系 , 引古喻今 , 以古为用 。 如《乙丙之际箸议七》、《乙丙之际箸议九》和《尊隐》等 , 都是公羊“三世说”的运用 。 有些则是直接对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揭露和批判 , 如《明良论》;以及各种积极建议的篇章 , 如《平均篇》、《西域置行省议》、《对策》、《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 。 另一类是讽刺性的寓言小品 , 如《捕蜮》、《病梅馆记》等 。 还有许多记叙文 , 记人、记事、记名胜、记地方 , 如《杭大宗逸事状》、《书金伶》、《王仲瞿墓志铭》、《书居庸关》、《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等,内容不同,都富有现实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