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黑龙江红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 要:红松是东北的主要造林树种 , 然而病虫害种类繁多 , 发生面积大 , 危害性严重 , 一旦遭受侵害损失特别大 。 因此 , 在经营红松林的过程中 , 对病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
关键词:红松 病虫害 防治技术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是东北地区珍贵的用材林、水源涵养林树种 , 又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 目前以红松为寄主的病虫害有49种 , 其中病害5种 , 虫害44种 。 但最常见的有5种 。 有效地防治红松林木病虫害 , 首先要掌握病虫发生发展规律 , 以预防为主 , 一旦发生 , 要本着“治早、治小 , 治了”的原则 ,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及时消灭 。 现将红松常见病、虫害及泛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红松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立枯病是许多针阔叶树苗的常见病 。 红松苗期受立枯病危害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 在种子和幼苗不同生育期都有发生 , 因而病害的症状有不同类型 。
1.1立枯病的类型:
1.1.1播种后幼苗尚未出土前 , 种子或幼芽遭受病菌侵害而腐烂死亡 , 为地中腐烂型;
1.1.2幼苗出土后 , 茎部或叶部发病受害 , 呈现出变色腐烂病状 , 不久全苗死去为茎叶腐烂型;
1.1.3后期发病苗木 , 往往根部腐烂 , 而使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叫根部腐烂型 。 此种类型在红松育苗期间苗床上最常见 , 当把病苗拔出土面时 , 根皮留在土中 , 根象烂麻一样 。
1.2发病原因:
引起立枯病約病菌有许多种 , 主要是丝核菌和镰刀菌 , 它们生活在土壤中植物的残体上 , 并在那里越冬 , 早春土壤解冻后就开始活动 , 待播下的种子发芽或出苗后 , 就侵入幼苗 , 引起发病 。 生长衰弱或有伤的幼芽、幼苗最易感染 。 这种病发病时间长 , 通常可延续3个月之久 , 从播种以后到8月中旬 , 都不断会有病苗出现 , 如不及时防治 , 小苗就会大量死亡 , 造成缺苗断条 。
1.3防治方法:
1.3.1要避免选用低洼 , 潮湿、排水不良的土壤育苗 。 不要选用前茬作物为马铃薯、玉米、瓜菜、蔬菜等土地作苗圃轮作地 。 非用不可时 , 要在作床后播种前 , 用净土(在40-100㎝土层内所取的干净心土)或草炭土垫苗床 , 改良土壤 , 平铺1一2㎝ 。 这种垫填的土壤 , 由于营养贫乏 , 病菌不易蔓延入内 , 因此 , 能起到隔离防病的作用 。 如有条件 , 也可采用土壤消毒的办法来消灭病菌 , 使用多菌灵即可 。
1.3.2种子必须经过催芽处理以后再播种 , 缩短种子在土中的时间 。 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浇水 , 促使苗木生长健壮 , 增强抗病力 。
1.3.3施肥时不可过量施用氮肥 , 要注意配备磷、钾肥 , 防止幼苗贪青 , 降低抗病力 。 未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有利病菌繁殖 , 不能使用 。
1.3.4发现病苗时要及时清除 , 带出圃地烧掉 。
1.3.5出苗后发病时 , 可喷施1:1:200波尔多液-(即用1份硫酸铜 , 1份生石灰和200份水的比例而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液) 。 配制时 , 先取两个缸 , 分别用一半量的水配成硫酸铜液和石灰水 , 然后同时倒入第三个缸中即成 。 每平方米苗床喷药剂1㎏左右 , 每隔10一14天喷1次 , 连续喷3-4次 。 也可用1%的硫酸亚铁或0.5%的高锰酸钾喷施 , 每隔10天1次 , 喷2—3次 。 喷后10~30分钟 , 一定要用清水冲掉叶上的药液 , 以免发生药害 。 在苗期可喷施65%可湿性粉剂代森锌300~400倍液 , 喷2—3次 。
2、红松疱锈病Cronartium
该病多发生在20年生以下幼树的枝干部 , 10年左右的的红松林发病重 , 30年生以上的发病轻或不发病 。 受害初期 , 树木枝干部位的树皮发生肿胀 , 并产生裂纹 。 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 , 在发病部位的树皮表面有淡黄色蜜滴出现 , 内含大量孢子 。 第二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病部产生很多杏黄色、后期呈灰白色或白色的泡状物 , 这叫锈孢子囊 。 囊成熟破裂后散发出黄粉状的锈孢子 。 发病处的树皮呈块状开裂 , 皮外流脂 , 时间久了变成灰黑色 。 感病的幼树 , 树冠常呈扫帚状 , 一般连续发病2—3年枯死 。 这种病能向东北茶蔗子和马先蒿一类的植物上转移 。 当病树产生黄粉状锈孢子以后 , 借风力传播 , 首先侵染东北茶蔗子和马先蒿 , 在这些植物上产生的孢子再回到松树上 。 如此进行循环侵染 。 因此 , 在清林时要清除林内的东北茶蔗子和马先蒿 。 据调查 , 该病容易在地势低 , 湿度较大的林内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