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香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香菜,原名:芫荽,别名:香荽、胡荽,拉丁文名:Coriandrum sativum L. 伞形科、芫荽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有强烈气味的草本,高20-100厘米 。 根纺锤形,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 。 茎圆柱形,直立,多分枝,有条纹,通常光滑 。 根生叶有柄,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 。 果实圆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 。 胚乳腹面内凹 。 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的下方 。 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东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均有栽培 。

【防治】香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文章插图

香菜的形态特征
为伞形植物云姜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 。 在《说文解字》中有载:“荽作莜,可以香口也 。 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 。 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 。 荽,乃茎叶布散貌 。 石勒讳胡,故晋地称为香荽 。 ”
香菜原产于亚洲西部、波斯及埃及一带,唐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 。 孟洗《食疗本草》和陈藏器《本草拾遗》对这种植物的属性、生长周期、水文环境等作了详细的记载 。
香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香菜菌核病,近年来随着香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保护地种植的轮作困难,病菌越积越多,为害越来越严重,成为香菜生产中的一大障碍 。
香菜菌核病的症状识别
香菜菌核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其次是叶片 。 开始时,出现褪色水渍状病斑,后来变成淡褐色,迅速扩大,绕茎一圈,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呈软腐状,后期在白霉层下面菌丝结成黑色菌核,严重时,病苗枯死 。
识别要点: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白色棉絮状霉层,后期在茎表面形成有菌核,或剥开茎部可看到呈黑色的菌核 。
香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
1.病原菌香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的核盘菌侵染所致 。 菌丝呈白色,菌核外部为黑色,内部是白色 。 菌核萌发时产生子囊盘,多的可达几十个,一般3-10个 。 子囊盘初为杯状,后来呈盘状,淡黄褐色,盘下有长柄 。 子囊盘表面排列有子囊,呈棍棒状,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 。
2.侵染循环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 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即萌发,产生子囊盘,弹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入寄主发病后,则通过菌丝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 田间还可通过染有菌核病的杂草(如马齿苋)传播到香菜上,反复侵染,后来条件恶化时,病菌又形成菌核进行越冬 。
3.发病条件
1)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病菌发台的温度是0-30℃,最适的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利于病菌发生发展 。 所以,在温度比较低,湿度大的冬、春两季保护地香菜菌核病发生严重 。
2)发病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菌核在水中生存时间短,1个月时间菌核即死亡 。 因此,在比较潮湿的土壤中,菌核可生存1年左右,而在较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 。 可见,土壤湿度大,不利于菌核生存,发病减轻 。
3)发病与其他蔬菜的关系由于菌核病可为害几乎所有的蔬菜,寄主包括甘蓝、莴苣、芹菜、黄瓜、番茄、茄子、菜豆、茴香、白菜等 。 这些蔬菜发生菌核病后,土壤中就有菌核,种植香菜即可侵染发病 。
4)发病与种子的关系如果种子中混有菌核,菌核随播种进入菜田,侵染香菜发病 。
香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氯硝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 保护地种植的,可用10%速克灵烟剂或15%腐霉利烟剂进行烟熏,每666.7平方米每次250克,傍晚进行,点燃冒烟后密闭烟熏,隔7天熏1次,连熏4―5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