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开采可燃冰 我国成功开采可燃冰的海域

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成功开采 , 大概多久我们才用得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 , 可燃冰就在陆地冻土带和海洋900到1200米深处被陆续发现 ,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了 , 世界上试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却寥寥无几 , 原因在于可燃冰的可采难度之高为世界公认 。1、开采技术难度高可燃冰是经高压低温条件形成并封存的 , 一旦失压或温度升高 , 就会变成气体 , 体积呈百倍膨胀 。开采时一旦钻孔密封性不好 , 大量海水灌入 , 将导致失稳情况下大量温室气体溢出 , 甚至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 。况且在海底泥质粉砂中 , 水合物中混合了砂砾 , 开采时一旦出砂将难以处理 , 试采将被迫中断 。
2、开采风险较大【南海开采可燃冰 我国成功开采可燃冰的海域】可燃冰开采后一旦运输管道的密封性出现问题 , 导致甲烷气体溢出 , 将造成巨大污染 , 引发温室效应 。可见可燃冰开采除要解决技术可控性问题 , 还得以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为核心要点 。
3、开采成本较高要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应用 , 不仅得提升开采技术 , 开采运输等综合成本的压低也是开发可燃冰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测算 , 可燃冰开采成本大约在200美元/立方米 , 折合成天然气就是6块多每立方米 , 而常规天然气本身开采只有不到1元/立方米;其比石油开采成本高10倍以上 , 是沙特石油开采成本的50 倍 。这些也是日美这些年面临的最大问题 。
2013年 , 日本曾在南海试开采海底可燃冰 , 但由于海底出砂问题试验被迫中断 。2017年 , 日本在太平洋近海(该海域可燃冰储量达1.1万亿立方米)海底第二次试采可燃冰 , 从中提取出了甲烷 , 但不到12天又因出砂问题而中断 , 这期间产气量只有3.5万立方米 , 与原计划相比产量远远不达标 。日本原力争在2023-2029年间实现商业化开发 , 但今年试采再受挫 , 该计划或将延迟 。
早在1971年 , 美国就在深海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 , 对可燃冰的研究持续至今 。去年秋美国就投入380万美元支持6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 , 却不及而终 。美国方面无法解决可燃冰持续产气的问题 , 技术不如我国成熟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认定 , 美国可燃冰商业开发最早也要到2025年才能初见成效 , 这也只是理想推测 。
相比之下 , 中国此次试开采成绩斐然 。其60天内持续产气累计近31万立方米 , 甲烷含量最高接近100% , 是史上首位实现在海底开采可燃冰成功并连续产气的国家 , 这点即使是日美也不能匹敌 。试采团队还实施“地层流体抽取法”的创新技术 , 解决了可燃冰开发面临的储层沉积物易出砂、低渗等问题 , 这点日本目前还难以解决 。
与传统化石能源比 , 可燃冰没有价格优势 , 这也是其即便实现大规模开发也无法快速进入现有能源体系 , 无法“让我们用得上”的原因 。未来中国将蓄力于可燃冰的商业化技术开发 , 形成可燃冰开发、运输、利用三线协调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可燃冰储量约800亿吨油当量 , 其商业开发有望改善“煤改气”等造成的能源紧缺问题 。总之 , 可燃冰进入市场开发领域指日可待 , 预计在2030 年左右 , 中国有望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