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怎么拔火罐,拔火罐治疗是利用大气压吗( 三 )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 。 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 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 微微上提, 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 。 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 也可以来回移动 。 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 。 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 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 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

------------------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 俗称“拔罐子”、“吸筒”,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 《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 。 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 起初并不是使罐, 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 罩在患部排吸脓血, 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 。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 是公元281~361年间, 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

后来, 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 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 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 形成负压, 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 造成充血现象, 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 。 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 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 至今不衰, 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 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 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 。 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 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 又称“拔管子”或“吸筒” 。 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 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 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 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 所以, 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 比如:人到中年, 筋骨疼常见, 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 。 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 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 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 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刁老师还介绍, 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 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 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
怎样拔火罐罐中罐?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 根据部位, 选择号型, 镊子一把, 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 棉花球一瓶, 火柴一合, 新毛巾一条, 香皂一块, 脸盆一个 。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 明确诊断, 是否合乎适应症 。 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 是否合适 。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 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 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 火柴燃着, 用门火法, 往玻璃火罐里一闪, 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 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 这种长时间留罐, 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 郁血严重, 增加吸收困难, 因此, 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 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 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