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识|手抖怎么办,左脚底像手机一样震动( 二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 , 手抖的同时 , 多会有心慌 , 消瘦 , 易激动等 ,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丙硫氧嘧啶等药物治疗 , 或者放射碘治疗及手术治疗 。
手抖怎么办? 手抖 , 医学上称为震颤 。 它仅是一个症状 , 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 。

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 , 但其病根多在大脑 , 皆是因某种疾患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 。 那么是不是一旦手抖就意味着脑部出现病变了呢?其实并非如此 。 常见的引发手抖的原因有哪些?

一、生理性震颤:

多见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焦虑、寒冷、代谢紊乱等情况下发生 , 是由于肾上腺激素水平暂时升高所致 , 一般我们所说的“气得发抖”就是指这种情况 。 另外 , 服用咖啡、茶及某些药物(皮质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环孢霉素、丙戊酸等)时引起的手抖也属于生理性的震颤 。 下面介绍几种最为常见的生理性震颤 。

1.酒精戒断症状:如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 此时处于被动酒精戒断期 , 那么出现肢体抖动震颤很可能为戒断症状 。 抖动多为全身性 , 动作幅度大且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精神异常、幻觉等 。

2.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引起手抖的常见原因 。 若是手抖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多汗、心跳加速时 , 则应考虑是否为甲状腺病变 , 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做甲状腺功能相关检查 。

3.药物源性震颤:很多药物尤其是抗精神病性药物会引起肢体抖动 , 这是药物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 药物原性震颤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与药物密切相关 , 症状随药物加减而波动 , 停药后好转 , 继续用药加重 。 以老年人居多 , 女性多于男性 。 从服药到发病短则数天、数周 , 长则1-2年 , 且发展迅速 , 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无法静坐等症状 。

二、原发性震颤:

又称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 。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 目前认为环境和遗传因素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 。 震颤是唯一症状 , 主要是肢体远端震颤 , 一般是双上肢开始起病 , 可伴有头部、下颌、头面部的震颤 。 特点是与帕金森病相反 , 震颤一般是在活动时明显 , 而在静止时减轻或消失 。 原发性震颤是一种良性可治性疾病 , 病程进展缓慢 。

三、心因性震颤:

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手抖症状 , 诱因包括精神病或者长期服药史、多次手术等 。 尤见于不良事件刺激之后 , 例如交通事故、应激障碍等 。 心因性震颤症状多变 , 震颤方向、幅度和频率都可以发生变化 。

特点是当注意患肢时震颤加强;而当注意力从患肢移开时 , 震颤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 如果分散患者注意力(比如心算)或执行复杂运动任务(比如指鼻试验)那么震颤可以减轻 。 心因性震颤的病人还有其他“非器质性”(不是身体器官或组织机能原因引起的疾病 , 可以通
手抖怎么治? 临床上手抖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颤等 。 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 , 但其病根多在大脑 , 皆是因某种疾患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 。 临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综合征 , 肝豆状核变性 , 肝性脑病 , 小脑、脑干病变 , 脑动脉硬化 , 脑缺血 , 药物中毒 , 痴呆等 。 像电视片中容家老大的手抖发作 , 从时间、地点、年龄及诱发因素来看 , 很可能是因为其原有老年性高血压、动脉硬化 , 又突受精神刺激所致 。 一般来说 , 手抖症状多在老年出现 。 应该及时找神经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和新陈代谢科医生做适当检查 , 明确病因 , 正确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