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要遵守的二十八原则 对吴式太极拳单鞭的马步是否双重的一点粗浅看法( 七 )



二十三、 动静适机
拳论中讲:“太极者 , 无极而生 , 动静之机 , 阴阳之母也 。 ”变异物体之位置 , 或物体之方向曰动 , 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 。 机者 , 征兆也 。 动静无端 , 阴阳无始 。 太极者 , 其枢纽机关而已 。 太极拳当行功时 , 心中泰然 , 抱元守一 , 未常不静 , 乃其静也 。 神明不测 , 有触即发 , 未常无动 。 应于动时存静意 。 于静中寓动机 。 一动一静 , 互为其根 。 动静适机 , 合乎定理 , 亦合自然 , 此太极拳技术所以妙矣 。
二十四、 灵活多变
前一原则提到的“动急则急应 , 动缓则缓随” , 它不仅有舍己从人之含义 , 同时有灵活多变之含义 。 自己动作的迟速当随对手动作迟速程度而异 , 方能做到随机应变 。 欲识敌动作迟速 , 须先察敌动机 , 方能因应成宜 , 达到灵活变化 。 何为动机?先辈周濂溪云:“动而未行有无之间曰机 。 ”抓住动静之机 , 做到审机应侯 , 灵活多变而得机得势 , 无有不胜矣 。
二十五、 舍己从人
拳论中讲:“本是舍己从人 , 多误舍近求远 。 ”太极拳技本身不自作主张 , 要求处处从人 。 正如“彼不动 , 己不动 , 彼微动 , 己先动 。 ”“动急则急应 , 动缓则缓随” , “无过不及 , 随曲就伸”等论述一样 , 我之缓急 , 必随彼之缓急而施 , 决不自主缓急 。 因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用意 , 我即随彼动作方向而应之 , 无丝毫抵抗 , 故彼必被引进落空跌出 。 若不知随彼动而动 , 即为舍近求远 。 太极拳前人实践证明:由己则滞 , 从人则活 。 能从人便得落空之窍 , 由己者则不能由己 , 只有从人者才能由己 , 此为太极科学之理也 。
二十六、 化打同施
太极拳论中讲:“引进落空合即出 , 沾连粘随不丢顶 。 ”“粘即是走 , 走即是粘 。 ”沾者 , 提上拔高之谓也;粘者 , 留恋缱绻之谓也 。 连者 , 舍己不离人之谓也;随者 , 彼走己应之谓也 。 “粘即是走 , 走即是粘” , 此意是:一而二 , 二而一 。 化敌劲时谓之走 , 制敌劲时谓之粘 。 制而化之 , 化而制之 。 制即化 , 化即制也 。 因此 , 必定为“化打同施原则” 。
二十七、 科学深探
太极拳术本身是科学的 , 从太极拳论中清晰可见 。 种虽各有不同 , 但理为一也 。 太极拳是中国的古老文化 , 它涵盖着自然科学、医学、生理学、力学、哲学、军事学等等诸多方面 , 是中华之瑰宝 。 太极拳的奥秘深不可及 , 因此太极拳爱好者及其有识之士应深探太极拳科学奥秘 , 使太极拳技术发展之更高层次 , 达到出神入化境界 。
二十八、 德为技先
练武人应以武德为第一尊 , 因为“德为武之根” 。 有德有技者为全才;有技无德者自然称作技才 , 无德之才 。 因此 , 练武人应先修德再修技 , 达到“德艺双修” 。 与人为善是做人之本 , 要以善心对人 , 侠义心对事 , 真诚心传艺 , 交流心试手(切磋技艺) , 做“德艺双馨”的练武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