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不丢不顶
不丢不顶 , 通常与沾连粘随一起使用 , 它是太极技击时的一种用法 。 不丢不顶 , 也常与无过不及 , 随曲就伸一起使用 。 此意是与人相粘时 , 随彼动而动 。 彼曲我伸 , 彼伸我则曲 , 与之密合不丢不顶 , 也不使有稍过于不及之弊 。 此时应做到动急则急应 , 动缓则缓随 , 全凭彼之缓急而我采取缓急以应之 。 此时的不丢不顶乃能引彼落空 , 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奇效 。
十八、 无过不及
过即超过 , 不及即不到位 。 过与不及都为不正 。 不正则不能中正安舒 , 重心也不能稳固 。 不稳固怎能应敌!就运动健身而言 , 稳固也是必须的 , 稳则心态平静 , 泰然置之 。 运动中 , 松静自然 , 柔和连绵 , 虚实清楚 , 开合有度 。 调整气血 , 疏通经络 , 健康长寿则无疑 。 无过不及与随曲就伸 , 沾连粘随 , 不丢不顶密切关联 , 则可统一运用 。
十九、 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也称内三合与外三合 。 内三合为:心与意合 , 意与气合 , 气与力合;外三合为:肩与跨合 , 肘与膝合 , 手与足合 。 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时时相合 , 因此成内外相合 。 实践证实 , 太极拳功夫为周身功夫 , 不仅是内外六个相合 , 其实是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的整体相合 。 达到完整一气 , 浑然无间 , 太极功夫则成矣 。
二十、 曲蓄有余
曲非直也 , 蓄存储也 。 拳论云:“气以直养而无害 , 劲以曲蓄而有余 。 ”养元气(先天气)则顺乎自然 。 日习之 , 养之而不觉 , 数十年后 , 积虚为实 , 至大至刚 , 至用时则曲蓄有余 , 以待发 , 发则沛然莫之能御 。 此从蓄劲而言 。 从另一角度言 , 既与人对击 , 不使膊伸直 , 能上下相随 , 步随身换 , 膊未直而力有余 , 敌早跌出 , 就是劲以曲蓄而有余 。
二十一、 己不盲动
拳论中讲:“彼不动 , 己不动 , 彼微动 , 己先动 。 似松非松 , 将展未展 , 劲断意不断 。 ”对击时 , 对方不动 , 我亦不动 , 以静待之 。 对方若微动 , 其动必有一方向 , 我亦在对方之先 , 随其方向而先动 , 对方必被击出 。 似松非松 , 将展未展 , 此意为听对方之劲 , 蓄势待机 , 机到则发 。 发时 , 劲断而意仍不断 , 必取最佳效果 。
二十二、 意识主导
拳论《十三势歌》中讲:“十三总势莫轻视 , 命意源头在腰隙 , 变转虚实须留意 , 气遍身躯不少滞 。 ”还讲:“势势存心揆用意 , 得来不觉费功夫 。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讲:“以心行气 , 务令沉着 , 乃能收敛入骨 , 以气运身 , 务令顺遂 , 乃能便利从心 。 ”还指出 , “意气须换得灵 , 乃有圆活之趣 , 所谓变转虚实矣 。 ”以上所述 , 都是讲意识的主导作用 。 练太极拳全身松开 , 不使有分毫拙力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 。 使动作虚实转换轻灵变化 , 圆转日如 。 用意主导动作 , 意之所至 , 气也所至 。 如是气血流注 , 日日贯输 , 周流全身 , 顺达无滞 , 则得真正太极内功 。 如拳论所云:“极柔软 , 然后极坚刚”之功成矣 。
推荐阅读
- 太极拳平衡动作的修炼 张联恩先生论太极拳拳法腰裆的折叠
- 太极拳运动在疏通经络方面的特殊功效和作用 太极拳的各家手型比较
- 守住太极就是福 太极拳的松功要悟又要练
- 傅钟文谈练太极拳的要领 传统杨氏部分动作注意的问题
- 杨式太极拳若干问题的见解 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六大窍要
- 丹田内转功法 开三关通三田-太极拳收式
- 太极拳静心慢练是活桩 太极拳气达四梢练功法
- 太极辅助小功法介绍 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
- 太极拳四法,眼、手、步、身 “看”腰隙和“在”腰隙
- 球体感是掤劲产生的源泉 如何练好太极拳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