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向来是为养生家所重视 。 道家养生家认为丹田是练功的“根”,为“安炉立鼎”炼金丹的地方 。 《黄庭经》的“黄庭”二字即指此处,认为此处是“积精累气”之所 。 《胎息经》所言胎息的部位也指此处,认为此处为人体生命之源(人体力学家认为此处是人体重心、中心所在) 。 前人讲:“抓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 家则把丹田称为“太极点”,系太极拳运动的轴心,故又称“太极核” 。 由此可知,太极拳的创编人陈王庭遗词所云:“一卷《黄庭》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陈氏太极拳图说》),当时造拳也是参照《黄庭经》,抓住了这个炼功的关键部位,而提出了“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相结合”,作为太极拳的内功功法,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套内功、外功兼练的拳种 。
丹田,一般都指脐内向里斜下一寸三分(又称一寸半)处 。 即小腹之内,骨盆之中,膀胱之后,骶椎之前,会阴穴之上,家称此处为储藏真气的“夹室” 。 其实,此处是人体许多重要脏器所在之地 。 尤其是生殖器官聚集的地方 。 由外及内进行剖析,首先是腹肌,腹肌是牵动人体腰部及下肢力量的关键,它并对小腹内的脏腑起保护作用 。 其内部则是生殖腺聚集的部位 。 如精囊腺、前列腺、女性的卵巢等性分泌腺 。 科学家认为增强有关内分泌脏器的机能,是增强人体生命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 性机能的增强,可以保证人体产生自身所需要的性激素 。 这些激素是促进人体各器官生长、发育,并持久地维持其正常状态,延长寿命的极其重要的生命原素 。
运动这个部位,即某些运动家提倡的“腹部体操”、“骨盆体操”、”海底运动”等,也就是太极拳运动强调的“丹田内转”之内功功法 。 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增强性功能,培养真气,增强内分泌,产生性激素,从而达到健美、健脑、嫩肤 。 这种丹田内功与整体运动(外功)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境域 。
从技击角度分析,这种丹田内转功法,则是太极拳所特有的螺旋型的松活弹抖劲的动力源泉 。 拳论所谓“主宰于腰”,实质上就是主宰于丹田 。 太极拳运动发劲时,丹田内部潜转活动的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表现在:发,则放射到四肢,即气贯四梢;卷,则从四梢收到丹田,即气聚丹田 。 但这种力量的收和放,都不是直线的,而是通过人体所特有的一系列的螺旋动作、节节贯穿地来实现 。 平素的套路锻炼,推手、单式锻炼,一招一势都着眼于丹田潜转,着眼于丹田内转带动四肢乃至周身,不断发挥丹田内转这种人体的枢纽作用对于增强人体的自卫、技击能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 拳论中所谓:“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出都是手,”即这种丹田爆发力的形象描述 。
(二)丹田内转功法的基本特征怎样“抓住丹田练功夫”各种功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有的取站桩功,有的持静坐法,有的则配合以简单动作,称为动功,还有更简要的方法采取揉腹法、揉肾囊等,方法各异 。 陈式太极拳则与众不同,它是在复杂的拳势演练过程中(第一路83势,近400个动作;第二路7l势,近300个动作),意注丹田,以意领气,气沉丹田,然后取逆腹式呼吸法,以真气带动,调动丹田内转,丹田内转又带动全身的螺旋式运动 。 形之于外则为“顺逆缠丝”、“胸腰折叠”诸形式 。 而且强调丹田内功与四肢、躯体动作完全协调一致,叫做“一气贯穿,周身一家” 。 拳论云:“内不动,外不发 。 ”“腰不动,手不发 。 ”打起拳来,小腹内部内气鼓荡,翻江倒海;外形则转臂旋腕,旋腕转背,旋踝转膝,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原动力),贯串整体一系列的螺旋运动,非圆即弧 。 这种丹田内转功夫,可以使腹部脏器,特别是盆腔内的脏器,通过自我摩荡,自我按摩,而增强其机能,生精化气,有益于打通前后三关,舒通经络,通任督二脉 。
推荐阅读
- 谈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对拉拔长 太极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样练?
- 太极拳内功修炼综述 太极“腿”
- 破解太极密码 太极拳弓步练习方法
- 懂劲—太极拳之魂 太极秘要:招与劲
- 太极功夫全在养 太极拳养生文化考
- 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 浅谈开肩开胯
- 阿邓安般太极拳精要 松胯的方法
- 修正版 何人识得揽擦衣 乾隆抄本太极拳经与太极拳论
- 如何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太极推手十二要素
- 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 太极之乐-修炼太极拳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