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十二式太极剑独立步中的阴阳平衡 太极拳运动之首重是以腰为轴( 二 )


三、以腰为轴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以腰为轴 , 不仅能使肢体运动上下相随 , 完整一气 , 而且还能产生缠丝劲 。 缠丝劲是在以腰为轴带动肢体画圈运动中产生的 。 太极拳运动以腰为轴 , 肢体就是轮 , 轮随轴转 , 以轴带轮 , 这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方式 。 上身运动是 , 转腰旋背 , 以背带肩 , 以肩带肘 , 以肘带腕 , 以腕带手 , 手随腰转;下身运动是 , 转腰旋骶 , 以骶带髋 , 以髋带膝 , 以膝带踝 , 以踝带脚 , 脚随腰转 。 这些动作都是肢体随腰轴转动的运动 , 称之为公转 , 而上身轮的半径 , 是从腰轴到手 , 中间有肩、肘、腕等关节 , 这些关节也是轴 , 在腰轴带动上肢运动中 , 上肢自身的转动伸收(内旋或外旋) , 称之为自转;而下身轮的半径 , 是从腰轴到脚 , 中间有髋、膝、踝等关节 , 这些关节也是轴 , 在腰轴带下肢运动中 , 下肢自身的转动伸收(内旋或外旋) , 称之为自转 。 腰轴好比太阳 , 手和脚好比地球等九大行星 。 太极拳运动的方式与日地运动的方式相同 , 所以说 , 做动作的时候 , 要用公转带动自转 , 自转随公转运转 , 不能有公转而无自转 , 更不能有自转而无公转 , 一定要用公转带自转 , 在公转带动自转的运动中 , 就能产生螺旋缠绕的运动 。 在这种用公转带动自转的螺旋缠绕的运动中蕴藏的劲 , 称之为缠丝劲 。 缠丝劲是由公转和自转组合的劲 。 这种用公转和自转组合的缠丝劲是由太极拳运动方式决定的 , 故称太极拳的缠丝劲 。 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太极拳技术的核心 。 练太极拳要重视缠丝劲的训练 。 加强缠丝劲的训练 , 不仅能提高太极拳的技艺 , 增强爆发力和抗击力 , 而且还是增强体质和健身祛病的重要方法 。


国家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 , 全套42个动作,其中独立步有11个 , 其编排合理 , 动作规范,造型优美 。 要做好套路中规定的独立步平衡动作 , 须加强基本功锻炼 , 提高肢体柔韧性和腿部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 这里主要谈谈在具备以上基本条件下的技击问题 。
用书法形体结构比拟四十二式太极剑中的独立步,大致可分为相向型独立步和背向型独立步 。 相向型独立步有提膝捧剑、蹬脚前刺、蹬脚架剑、独立上托、后举腿架剑6个动作,背向型独立步有提膝劈剑、分脚后点、提膝点剑、提膝提剑、摆腿扣剑5个动作 。 独立步无论是在或器械里都属于高难度动作 , 如果不按照相向型和背向型这个原理去认识它和运用它 , 就会陷入盲目习练的困境,也就难以表现出独立步的稳定感和优美感 。 然而 ,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有它内在的窍道 , 这个窍道就是阴阳平衡的原理 。 认识这个道理 , 我是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磨炼与摸索中才猛然醒悟的 。
在学会该套路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 每遇到独立步动作时 , 我大多数都做不好 , 总是前后左右摇晃 , 重心不稳;要不就是勉强维持住了平衡,可动作方向、独立高度根本不标准 , 剑法也毫无力度 , 更谈不上规范 。 我总以为是支撑腿力量不够,就狠下工夫专门训练腿部力量,在经过站桩、蛙跳等一系列强化训练后,做独立步时还是东摇西晃 。 我想可能还是腿部力量不够,就把这些动作单独拉出来专门练一个动作,每天做三四十个,可是效果还是不佳 , 稳定的成功率最多只有50%,特别是分脚点剑一势,用力站不稳,不用力也站不稳 。 失败中 , 我冷静揣摩,对偶然站稳的动作固定不动,仔细体会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劲道,分析为什么能站稳,为什么站不稳 。 经过仔细揣摩 , 我发现:稳定的时候身体四肢各部位很自然很舒服,没有勉强做作之力;不稳定时不是左边起犟劲就是右边没放松 。 苦思间 , 我猛然想起“太极乃阴阳”的基本思想 , 有上就有下 , 有左就有右 , 有前就有后 。 站不稳并不是支撑腿力量不够,而是没有掌握好左右对称平衡与对拉拔长的原理 。 高耸入云的大楼之所以不倾斜,是因为整体受力均衡;航行中的轮船之所以不歪不翻.是因为左右载重均衡;翱翔在天空的飞机和苍鹰之所以能够平衡飞翔,全在于维持平衡的两个翅翼 。 太极拳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体现出阴阳两个对立面,随着运动的进行,二者不断互相作用,交替变化 。 使阴阳始终处在它们应处的位置 , 以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 。 开了这个窍,我再去做那些动作,效果十分见好,稳定的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80%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