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海涅是哪个国家的人,海涅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七 )


三 , 一八四五年特别是一八四八年以后 , 受到大革命的失败和自身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影响 , 海涅的诗歌创作由斗志昂扬、激情奔放的中期 , 转入了低沉悲壮的晚期 。 读着他那些怀念故土、慨叹人生、愤世嫉俗的篇章 , 我们仿佛看见诗人辗转反侧在“床褥墓穴”中 , 咬紧牙关 , 忍受着难以名状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 , 与敌人和命运 , 与酿成这命运的社会进行着顽强的、最后的抗争 。 他这个时期的作品虽难免失望彷徨的情绪 , 格调也倾向凄恻哀婉 , 但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乐天的战斗精神 , 风格仍然是那样自然、单纯、诚挚 , 字里行间还不时透出机智和幽默 。 像《现在往哪里去》、《决死的哨兵》和《遗嘱》等作品 , 都很好表现了诗人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士情怀 。
在此不妨强调一下 , 这贯穿于海涅整个创作中的机智幽默情趣 , 应该说是使他区别于其他所有抒情诗人的一个最为突出的天赋特征 。 正是它 , 显露出了海涅作为一位目光犀利的思想家的本色 , 使他的诗内涵更加深沉丰富 , 更加耐人寻味 。 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 , 这种幽默情趣 , 或表现为对不幸际遇的自我解嘲 , 或表现为对朋辈的友好调侃 , 或表现为对敌人的尖刻讽刺……这种幽默情趣 , 从本质上讲 , 乃是海涅积极乐观的天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反映 。
二十世纪以来 , 经过鲁迅、郭沫若、段可情、冯至、林林以及其他一些前辈作家和翻译家的译介 , 海涅已成为我国广大读者所十分熟悉和热爱的一位外国诗人 。 杨武能在1999年重新出了一个译本 。 在重新选译他的抒情诗和时事诗的过程中 , 杨武能从前辈特别是他的业师冯至教授的旧译中学习了不少东西 , 目的是使这新译更加完善 , 更具可读性 , 更加上口和富有诗味 。
这个集子主要参照柏林和魏玛建设出版社的《海涅五卷集》一九七八年第十五版第一卷选编、翻译 , 在编译的过程中 , 参考了冯至老师影响很大的《海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 , 以及对译介海涅卓有建树的钱春绮先生和张玉书先生的选本 。
编辑本段
影响

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 , 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 。 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 , 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并富含文学美质的文艺评论和其它论著 , 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巨大、光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 海涅兼擅诗歌、散文和游记的创作 , 但是无论个人的性情和气质 , 还是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 都仍然让我们首先尊他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和伟大的时代歌手 。
海涅在与“床褥墓穴”斗争了八年后逝世 , 享年五十八岁 , 比起那些与他差不多同时代而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作家如棱茨、荷尔德林、比希纳以及拜伦和裴多菲来 , 可谓长寿 , 但是他并不幸福 , 因为他不只出身微贱 , 而且一生颠沛流离 , 最后竟至客死他乡 , 虽然他爱法国和巴黎甚于自己的德意志祖国 。 根据诗人的遗愿 , 他死后安葬在了巴黎著名的蒙马特公墓 。 不过 , 诗人又可以说非常幸福 , 因为在后世德国乃至全世界读者的心中 , 他无疑已用既丰富多彩又才华横溢的作品 , 为自己竖立起了一座高大、宏伟和不朽的纪念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