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国内目前各派太极现状一览( 五 )


见2005年《武当》第3期 。
①顾式太极拳推手
特点:四正手,不是两人正面相对,将掤捋挤按的划圈范围涵盖整个上身,而是两人侧面相对,将捋挤按划圈集中于一侧 。
大捋:到位的大捋练习,起落弹跃幅度非常大,要求仆步时虚腿的小腿肚贴地,并疾速蹬地弹起,动作勇猛快捷,手眼身法步合为一体,不是推而是打 。 蹿蹦跳跃,接手有声,噼噼啪啪如同散手,但又不失周身弹簧力,不丢不项粘黏连随跟之劲理 。
代表人物:刘登信
14、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为使太极拳这一武当派五百年前奉献于社会的锻炼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中为增进人民的健康起到更大的作用,也更好地实现当年三丰祖师的愿望,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原24式简化太极拳进行剖析、升华,使之近于完善,并与国家全民健身的时代精神相合 。 特点:循经太极拳是活步太极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人为本,不被死的套路所限制 。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国内目前各派太极现状一览】
作为古老文明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虽然博大精深,但因其易学练的特点,深受练习者的喜爱 。 然而,为什么练习之后会存在体会深浅、受益大小差距甚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一个正规训练过程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 。 在此谈谈个人看法,和同仁好友切磋 。
正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由外入里、由易而难的过程 。
前辈的练法是由静到动 。 先练静功,以无极式桩功和川字步桩功(姿势与提手上势同)为主,使身体下部有劲不至飘浮,如同建造房屋之基础 。 凡欲练太极拳之真者,非先练桩功不可,而后练动功,练习架子、推手,一势一式地练,一式熟后再练一式 。 以免日久生滑 。 直至各式皆练习纯熟后,始互相连贯合为一套太极拳 。 前人云:拳不在多,而在练之纯熟 。 熟能生巧,巧极为绝招 。
而现在练拳的基本不按此过程 。 一上来就盘架子即动功 。 三四个月学一套,然后自己练,或接着学另一套 。 殊不知,这样练下去就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 。 虽然健身防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处于外形,处于晃拳阶段,就难以深入提高,练不出真功夫 。
我主张静寓于动,静动结合,循序渐进 。 鉴于现今的情况与过去不同,无时间实施前辈的练法,应采用学架子——练架子——拆架子——摆架子这个正规训练过程 。 此过程必须在明理(明拳理,诚意传授)的老师指导下进行 。 而且要经常反复学、练、拆、摆,直至纯熟 。 先拆摆外形,再顾及神意气的内形,这就是由外人里 。 先拆摆定式,再拆摆动式 。 这是由易到难的反复学练拆摆的过程,把十三势(拥、捋、挤、按、揉、捌、肘、靠、顾、盼、进、退、定)的各种劲路贯穿到整个套路的练习过程中 。 这才能越练越长劲 。
当然,首先应弄清何为太极,何为拳 。
简言之,虚实阴阳属太极,四肢身体动作属于拳 。 外家拳的撞头、踢脚、冲拳、劈拳皆是明显的技术动作 。 当内形(虚实阴阳)和外形(身体四肢动作)相结合时,就成为太极和拳的结合 。 在练习时,外形带动内形的叫太极操(前辈称拳太极、晃拳),内形推动外形方可称为太极拳 。
我今天在此抛砖引玉,是希望大家尽快缩短晃拳(有十年晃拳之说)的时间,尽快走上练太极拳的正规途径,即由内形(神意气)推动外形,每练一式还要知道相随相合了没有,这时才能每练一遍就增加一分功夫,越练味道越浓,越想练 。
如何做到由内形推动外形呢?那就要谈谈学、练、拆、摆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