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丁未年间 , 我在日本曾见一位直隶朋友 , 就听他说起北方练拳术的人 。 有几个大派是练八卦拳的 , 一派是练形意拳的 , 一派是的 , 还有一派练岳氏散手拳的 。 后来由岳氏散手又产生一派谓岳氏连拳 , 此外虽尚有不少的家数 , 然练习比较人少 , 不能自成一派 。 我当时听了这些话 , 不过知道有这些名目罢了 , 究竟各派是些什么手法 , 彼此分别之点 , 在什么地方 , 因那位直隶朋友不能一一演给我看 , 无从知道 。
直到民国癸卯年,遇见李存义的弟子叶云表、郝海鹏 , 才见着了形意拳 。 八卦拳也看了一部份 , 太极拳仍是不是曾见着:若干年总是没有机会遇着太极拳练的好的朋友:不但无从研究 , 便想看一次是如何的形式 , 也是达不到这个目的 。 到乙丑年五月 , 幸有一位陈微明先生 , 从北京到上海 , 以所从杨家学得的太极拳设一个“致柔拳社” , 专教人练习 。 我得这个机会 , 也从事研究了几个月 。 不料到在研练的时候 , 二十年前教我练拳的王志君先生也到了上海 , 我这时与王先生有好几年不曾见面了 。 一向从听得王先生在北京专心研究太极拳 , 因为原来根底甚深的原故 , 成功比任何人都容易 。 我于是又从王先生研究 。
论王先生所练的太极拳 , 与陈先生所练的本属一家(陈先生的师承是杨澄甫 , 王先生的师承是吴鉴泉 , 两人都是杨露禅的再传弟子) , 当然是一家一派的了 , 但是两人所传授的拳式 , 各自不同 。 我当时很是疑惑 , 不敢随便判断谁对谁不对 。 我既以研究拳术为目的 , 自不能存党同伐异的心 , 何况同是太极拳术又是同出一家呢!(只以研究便利的关系)因为王先生住在我家 , 便专从王先生研究 , 也时常与陈先生推手 。 奈不久离了上海到湖南 , 在湖南找不着练太极拳的人 , 没有人和我推手 , 只好独自练习 。
戊辰七月 , 我跟着湖南的军队到了北京 , 当时北京已名北平 。 因为政府迁都南就的关系 , 北京市面渐就萧条 , 影响所及连几个练太极拳有名的人物 , 如杨澄甫、吴鉴泉等都跟往南京或上海去了 。 所会见的几个 , 虽也是北方有相当声望的人 , 如许禹生、刘恩绶之类 , 对于太极拳 , 都有若干年的研究其所练架式 , 类似吴鉴泉传授者为最多 , 我于是又从许刘两人研究了些日子 。 许君以吴、杨等专练太极拳之人皆已南去 , 他办了一个体育学校 , 找不着教太极拳的好手 , 就托人在河南陈家沟子 , 聘了一位姓陈绩甫的来(相传杨露禅当日从陈家沟子学来的太极 , 他的师傅叫陈长兴 , 从陈长兴到现在代有传人 。 此刻陈家沟子的人 , 少有不练拳的 , 练的都是太极 , 没有每二种拳在那地方流行) 。
体育学校请来那位姓陈的 , 年龄不过四十岁 , 是从小专练太极拳 , 不曾练过旁的拳 。 到北平后 , 除在体育学校担任教授外 , 还有许多人请到自己家里去教 。 我听得这么一位人物 , 少不得要去见一见 。 这日由许君介绍在体育学校会面 , 并见他练了拳 , 推了手 , 还和他谈论了好一会 。 不曾会他倒也罢了 , 会过之后使我更加疑惑起来 。 因为他这“地道”的太极拳 , 不仅和吴鉴泉传授的形式大不相同 , 就是和杨澄甫所传授的比较也全不是那门一回事 , 连拳谱上的名目也不一样 。
推荐阅读
- 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陈正雷 太极拳的“ 神”、“意”、“气”内功理法
- 浅说太极拳身法-曹尔晔 身法八要
- 郑曼青弟子刘锡亨谈太极拳练习要点 太极拳“丹田”与意气潜转
- 為什麼太极拳养生和技击功能会是一体练成的-吴汝华 太极拳与气功,隔一层玻璃窗-沈善增
- 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景向辉 太极拳中的辩证法-陶一中
- 陈龙骧老师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 金庸论太极
- 如何练太极拳-吴国忠 太极拳与气功同练好
-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詹闲筱 太极拳养生论
- 太极拳『修正』十四条 杨氏太极拳的七个阶段
- 吴派太极拳权威王培生先生谈太极拳源流 太极拳三步练法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