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额发胀与天目初开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答:1.前额发胀的原因
前额也叫印堂,是天目穴所在的地方.前额发胀,是指练功过程中以及练功以后前额印堂部位发紧发胀.引起的原因主要是:
(1)练功时功法掌握不当,拙力或意念过强引起.
(2)前额印堂穴是上丹田所在,又称祖窍,是练功的重要部位,尤其是性功,特别强调上丹田的练习与激发人体潜能.有些人在练功时过于追求特异功能,练功要求还未掌握好,就练意守上丹田,结果就出现前额发紧.发胀等气团凝结的偏差现象.
2.前额发胀与天目初开的区别
天目初开之前,也常常出现天目穴位发胀的现象,不属出偏,是练功中的正常效应.因此,必须与练功的前额发胀现象予以区别.
前额发胀 现象一般出现在练功的初期,因练功方法不当引起,当功法掌握好以后就不容易出现了.出现以后如不及时纠治,很难消失.
而天目初开前的前额微微发胀,一般都出现在有一定功夫以后,练功初期不会出现.这是正常的练功效应,无须采取纠治措施.只要不加追求,按功法习练,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
3.前额发胀的纠治方法
(1)自我纠治
自我纠治有四种方法:
<1>症状严重者可暂停练功,待不良现象消失后再练功.
<2>加强头.面部的放松练习.
<3>意守会阴或涌泉穴,引气下行.
<4>运用外形导引,引气下行.具体方法是: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配合吸气,全身放松.两手从体测缓缓抬起,掌心向下,与肩平行时成"一"字.然后掌心向上,屈肘,两掌向体前合拢,指尖相对.再掌心向下,缓缓导气下行于脚尖.每次练10-15分钟.
(2)帮他人纠治
<1>气功点穴纠治
患者平坐在椅子上,医者站立在患者前面,两手拇指按患者的印堂穴,由内向上.向外揉按12次,然后将其余四指定在耳后,大拇指由印堂沿肩上两侧向两太阳穴导引6次,再揉按太阳穴12 次.
<2>外气导引
令患者平坐,医者将内气运至右手掌,由患者印堂穴开始,沿任脉引至下丹田,动作要缓慢.共导引6次.
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答:1、下丹田发胀的原因
下丹田发胀是指练功后出现小腹部位丹田发胀或疼痛的一种偏差现象.引起的主要原因有:
(1)练功时意守下丹田过紧,意念太强,致使小腹胀满疼痛.
(2)练功时腹式呼吸不自然,用力过重或停闭时间太长,导致腹肌紧张,丹田部位满胀,疼痛就随之发生了.
2、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
内丹派功法大多都强调下丹田内气充实的重要作用.当练功有一定功夫后,下丹田内气充足,可以出现轻度丹田气满、腹胀的感觉,并可出现内气运转的气动现象.这是练功中的正常、有效反应,必须与丹田发胀的偏差予以区别.
3、下丹田发胀的纠治方法
(1)自我纠治
①要针对原因纠正练功方法.因意守太紧或意念过强者,要放松意念活动,使意念轻微,腹胀就自然消除.因呼吸过于用力而致者,应使呼吸自然或改用自然呼吸法.
②揉按丹田.双手内外劳宫穴相对,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重叠于下丹田处,然后先顺时针,由小到大划圈,揉按丹田18次,再逆时针揉按18次.
(2)帮他人纠治
下丹田发胀一般通过自我纠治即可消失.如果按上法纠治而未能消失者,医者可用外气导引法进行纠治.其方法是:将内气运至右手劳宫穴,对准患者下丹田部位发气,并以丹田为中心,上下推行数次,至腹胀消失即可.
【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前额发胀与天目初开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推荐阅读
- 高血压患者怎样练功 “上丹田为内修门径”的阐述
- 下水道地漏出现虫飞虫的处理方法 下水道有小飞虫怎么办处理
- 保鲜盒盖子遇热被吸住凹进去了打开小窍门 保鲜盒盖子遇热下凹了怎么办
- 怎样合理祛黑头 5大窍门拿下
- “丹田”到底是什么? 严新气功答疑
- 【冬天】这两种盆栽,冬天剪一下,长得更猛
- 眼周遮暇方式 5招拿下
- 炎热天气下练功需注意 读陈撄宁《道教与养生》有感
- 常温下蛋糕可以保存多久 蛋糕不冷藏可以放多久
- 坐高铁中途下车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高铁可以中途下车吗